2025年8月22日


盛夏长白行
魏立强

《四平日报》(2025年8月22日) 07版

盛夏时节,我和爱人及其他三位同学,五人约定同游长白山,从白山市出发,共同感受盛夏时的长白山。

我们午后从白山市驾车去临江市。车子行进在长白山中,路两旁群山叠嶂,绿意葱葱。炎夏之时,窗外的丝丝凉意,正好洗涤充斥天地间的暑热,给人们带来些许清凉世界。车行不远就到达了田同学工作生活三十年的临江市了。鸭绿江傍城而过,这一段水势平缓,静水深流,犹如母亲温暖的臂弯,临江恰似躺在这臂弯里的宠儿,恣意生长。江对面朝鲜的房屋清晰可见,就连路上稀稀落落的行人也尽在眼中。他们现有的“聚落”形态酷似我们国家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矮矮的房屋、灰黑色的屋顶,土路扬尘,有的地方却能看见高高的纪念塔或纪念碑,朝鲜两代领导人的画像色彩鲜艳耀眼。

到临江的第一站,田同学细心安排,早就约好了带我们去参观“四保临江纪念馆”。车行至猫耳山南坡,苍松翠柏掩映处,山风掠过林海,松涛声里似有金戈铁马隆隆回响。纪念馆巍然屹立,“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九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一进纪念馆展厅大门,陈云、萧劲光、肖华的金色塑像凛然入目。讲解员熟练讲解展厅内陈列着的锈迹斑斑的证物:杜光华师长的军大衣静卧展柜,领口磨出的毛边,似乎还带着将军的体温;一把从冻土掘出的机枪,枪管扭曲如濒死的肢体,铁锈是它凝结的血。展柜内陈列的靰鞡鞋,鞋底冻成冰坨几未融化,当年脚穿它的士兵,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寒夜行军,每一步都踩在生死线上。

回望战争时代的峥嵘岁月,珍惜当下的幸福年代。我们驻足鸭绿江畔,对岸朝鲜的山影淡如青烟。不远处那座弹痕累累的鸭绿江大桥横跨江面,斑斑弹孔如历史之眼,凝视着此岸的繁花似锦、江水汤汤,将血色烽烟卷入碧波,奔流向海不复回。这壮美山河、国泰民安是无数先烈浴血奋斗换来的,他们给予中华民族的收获与荣光,像座座永驻的丰碑,不褪色、不枯竭,就如这滚滚的鸭绿江——万古不废大江流。

我们五人经过商议,义无反顾决定沿G331国道溯江而上,驱车至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而后由此前往长白山南景区。之所以说“义无反顾”,是因为G331国道有的路段正在修路,有可能耽误行程。既然来一回,就不留遗憾,决不能错过这最美国道G331。“最美国道”真是“道如其名”。一侧青山连绵不绝,一山刚刚退去,一山又迎面而来,山色青翠葱茏,草树丰茂;另一侧鸭绿江汩汩流淌,阳光散布,波涛粼粼、浮光跃金,对岸异国风情也尽收眼底。我们并不着急赶路,车子在山野中江河畔徐徐行进,所见所感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隔天的清晨,我们自驾到长白山南景区游客中心。之后乘景区的摆渡车登顶,随着海拔逐渐抬升,云雾升腾、时雨时晴。不同海拔有着不同植被覆盖,有一年只生长三个月的百岁年轮的岳桦树;有形态婀娜亭亭玉立的高原冷杉;有芳草萋萋别有佳处的高原台地;有雾霭流云、有峰回路转;有置身云端仙境的畅快之情……

到了山顶的游客中心,听下山的游客说,能看见天池!我们一路快步走,天池、天池,果然能见到天池!云水相接、天水相连,分不清哪是水中倒影,辨不出哪是苍穹云天,偶有云雾飘来,天池被半遮半掩,更具另一番风韵。随着天光云影之变,仔细观察天池也有深浅明暗之别。褐色、白色、蓝色、金色、绿色,这是个多彩的世界,任由人们纷纷赞叹、啧啧称奇。田同学解释说,白山本地人把能见到天池的全貌称之为“开盆儿”,反之叫作“关盆儿”。她说这是她看到天池最美、最清晰,也是“开盆儿”时间最长的一次。我和爱人也有同感,我们去过西坡和北坡,但观赏天池还当属这次最好。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五人既非仁者,也非智者,只是共同畅怀山水、溪山入画。我们饱览长白山的壮丽秀美,叙谈四十年的同窗情谊,甚至谈到生活工作上的些许感悟,我们只愿心存美好,在山在水,更在行进人生的未竟旅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