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四平党组织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
党史
1947年,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爱国自卫战争勤务条例》和辽吉区一年的经验,辽吉省委和辽北省政府详细规定了执行办法,其内容是:凡年龄在17―50岁之间的男子均编组成战勤小组,每组以8人为限(担架6人,车老板2人),三五小组编一小队,三五小队编一中队,妇女、老人、儿童均编成战勤小组,在本地担任后方勤务。在农村,把劳动力和车马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服务战勤。在5月开始的夏季攻势中,省粮食局长带领2000余辆大车向前方部队运送给养,直至夏季攻势结束。
在夏秋战役间隙的3个月,每天平均有800—1000辆大车从事军粮军需的运输供应。9月25日,首批出征的担架和大车是:怀德担架300副,大车200辆:双辽担架100副,大车60辆。冬季攻势期间,双辽出3批战勤人员,共出担架440副,民夫3705人,大车301辆,随车人员603人。伊通从1947年到1948年支援四平战役,出担架1150副,大车爬犁1330台,民夫1.9万人。
在四平攻坚战期间,郑家屯(今双辽市)刚解放不久,全市每天就出动民夫900人,临时担架50副,1100人服务各种战勤,另外还出民夫828人组成长期担架144副,支援四平攻坚战,当时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有的队员冒着敌人炮火给伤员喂水喂饭,有的用自己的饭碗给伤员接尿。据胜利报1947年10月24日报道,洮南保民区于10月15日举行千人大会,庆贺参加四平战役胜利归来的特等战斗英雄吴宝珠。吴宝珠在四平攻坚战中,英勇地炸毁了敌人强固的地堡,使一连的敌人放下了武器,立下大功,被选为特等战斗英雄。在这次会上又有百余人报名参军。
在四平攻坚战期间,根据地人民组成的担架队,同部队一样英勇顽强,历尽了艰难险阻。他们不只是在后面转移伤员,而是积极主动上火线抢救伤员。他们豪迈地自称是未穿军装的民主联军。八团一副担架队通过三道封锁线一夜就抬30次伤员,民夫任福祥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滚过封锁线抢救4个伤员,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伤员身上。还有个民夫负了伤,却坚持让先抬负伤的战士,还说:“为人民流血牺牲是光荣的”。
中共辽吉省委为了配合秋季攻势,提出了“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一切工作要服从支前、服从战争需要”的口号。1947年9月在郑家屯成立了以郭峰为主任的前方工作委员会,就近指挥支前。
1948年春,解放军准备攻打四平,在二分区境内又驻扎四五个纵队,支前任务特别繁重,尤其是西安(辽源)、梨树几个县,解放较早,距四平又近,没等战斗打响,就开始送粮送草。战斗打响了,就是送弹药运伤员。“全地区各县,最多的时候同时出征担架8000余副,再加上大胶皮车队,真是人山人海,浩浩荡荡了。”
1948年1月,梨树县新区群众组织1500人的战勤大队,开赴前线。他们自动订立公约:不开小差,好好照顾伤员的吃、喝、拉、尿,到前方勇敢吃苦,争取立功。此外,许多民夫还承担了修桥、补路,拆桥、拆路(为阻敌前进),冬季扫雪等战勤任务,如在1947年冬季攻势中,雪很大,有的地段积雪达1米以上,人、马、大车和汽车都不能行走。在3个月中,每天都有几万到十几万民夫扫雪,确保了参战部队和所有作战物资的顺利通过。
为了赢得战争,就必须有足够的物资供应。大宗的军需物资,如枪支、弹药、军粮等则统由军队后勤和政府的战勤部门组织供应,但许多生活必需品则是由广大群众自动捐资或直接捐物来满足的。为了支援战争,四平人民节衣缩食,无私捐献,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难以数计,甚至是献出鲜血也毫不吝惜。
中共辽西二地委、二专署、二军分区筹集大批物资、粮草支援前线。四平战役期间,双辽人民捐献了大量物资,青草10万公斤,军鞋1万双。当部队胜利归来时,全镇掀起了拥军热潮,又捐款100万元(当时流通的东北币面值,下同),猪12头,羊40余只。14岁卖青菜的孩子孙国平,把几年来积攒下的500元压岁钱全部献给民主联军;电业局19名工人捐款40万元,城区有350余名妇女为部队赶制棉衣,在短时间就缝制出大衣1100余套。
在夏秋冬三大攻势中,梨树征集军粮210多万公斤,群众为部队割青草50余万公斤。1947年秋后,怀德征集公粮137.5万公斤,双辽55万公斤,梨树征集粮食75万公斤。据梨树县1948年工作总结记载,1948年四平战役中,梨树保证了2000多万公斤军粮的任务。
从1947年到1949年,伊通全县为支援东北解放战争,共出动大车6435台,担架8183副,民夫51390人次,筹集军粮15265吨,军草1000吨,军鞋28880双,干菜90吨,此外,猪肉、大米、鸡蛋等折合东北币91192万元。
据曾任辽吉四地委书记的喻屏回忆:“辽吉后方人民,积极响应党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号召,三年解放战争中,筹款3亿余元,供粮3亿余斤,还有难以计算的谷草、烧柴、肉、蛋、烟、酒等物资,充分发挥了革命根据地的作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