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法笔书公正 丹心绘民生
——记双辽市人民法院双山法庭审判员柳孔飞

《四平日报》(2025年8月6日) 06版

本报通讯员 高鸿

自2015年身着法官服踏入双辽市人民法院,柳孔飞便将“司法为民”四字深植于心。双山法庭作为司法体系的“神经末梢”,处理的多是家长里短、劳务借贷等“琐碎案”,却件件连着百姓“心头事”。他常说:“法官手中的法槌,一头系着法律威严,一头系着民生冷暖。”这份信念,让他在十年司法职业生涯中,成为百姓心中“行走的正义标尺”。

扎根基层,铸就审判质效丰碑

入职以来,柳孔飞在双山法庭的历练中迅速成长为业务精湛的法官。基层案件虽琐碎,却关乎百姓切身利益,近三年来,他的审判质效各项数据在全院乃至全市人民法院中名列前茅。

2022年,他辗转于民二庭和双山法庭,全年结案率达93%,所有案件均在审限内办结。为让当事人看见“正义加速度”,他常加班加点查阅案卷、分析细节。在一起证据繁多、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纠纷中,双方各执一词,柳孔飞连续多日加班到深夜研究证据,最终依法作出公正判决,赢得双方认可。“多花一分精力,就能少一分冤屈”,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3年,柳孔飞收案166件,结案率高达99.42%,审限内结案率保持100%,简易程序适用率超70%。他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因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双方都想尽快解决,他果断适用简易程序,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一个月。原告接过调解书时感慨:“原以为打官司不容易,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钱。”这种“快而精”的风格,源于他对基层矛盾的深刻洞察——田间地头的纠纷等不得,柴米油盐的矛盾拖不得。

2024年,柳孔飞收案136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交出“100%结案率+29天平均结案周期+60%调解率”的亮眼答卷。一起邻里房屋边界纠纷中,双方矛盾尖锐,他多次入户了解情况,用“背对背调解法”打开心结,最终促成和解。此案被收录为“全省多元解纷典型案例”,他却谦逊地说:“最好的判决不是一判了之,而是让人心服口服。”

巧解纠纷,伸张正义屡获点赞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柳孔飞始终将为民解忧放在心上,用智慧与担当化解一起起纠纷。

李某夫妻承包水田,雇佣孟某管理,约定年薪5万元,却拖欠2.2万元报酬。孟某无奈起诉后,柳孔飞认真研判案情,鉴于事实清楚且双方有调解意愿,便从法理和情理双管齐下。他向李某夫妻释明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促成李某夫妻当场支付2万元,孟某自愿放弃余款并撤诉。这起案件的调解,彰显了法律的“田间正义”。

梨树县某房地产公司的张某与双辽市某综合楼承建方邵某的经济纠纷,从2020年起持续数年,历经二十余次庭审、二审再审,双方矛盾极深。柳孔飞接手后,十余次组织调解,每次都精心准备,深入了解双方诉求与痛点。他发挥专业优势,用“成本分析法”让开发商明白“拖垮的不仅是对手,还有市场信誉”,用“共赢思维”让承建方理解“僵局只会两败俱伤”。经过无数日夜的努力,双方最终和解握手言和,特地送来锦旗与感谢信表达感激。

唐某与杨某订婚后,因购房购车计划未实现分手,引发11万元彩礼纠纷,唐某要求退还,杨某索要精神损失费,双方家庭陷入僵局。柳孔飞受理后,深知此类案件需兼顾法理与情理。他没有简单套用法律条款,而是带双方回顾恋爱细节:“三金是心意,不是交易筹码;红包是祝福,不应成为负担。”最终,杨某同意退还4万元并当场给付。他常提醒年轻法官:处理婚恋纠纷,既要重视转账记录等关键证据,也要有法律的锋利与共情的温度。

情系百姓,多元服务助力民生

柳孔飞的为民之路,不止于法庭内的审判调解,更延伸到乡村振兴、企业发展、校园普法、无讼村屯建设等方方面面。

从2018年脱贫攻坚到如今乡村振兴,他始终坚守帮扶一线。脱贫攻坚时期,深入贫困户家中定制帮扶计划,协调就业信息与技能培训,助力许多家庭脱贫。乡村振兴阶段,他常走进乡村,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中的难题,协调部门提供支持,注重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一位被帮扶的村民感激地说:“柳法官可帮了我们大忙了,要不是他,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

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柳孔飞主动走进吉林省金丰农牧业机械有限公司,深入了解生产经营与法律难题,发现企业在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方面存在风险。他结合案例宣讲政策法规,提供专业建议,现场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完善制度、防范风险。企业负责人感慨:“柳法官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柳孔飞积极投身普法进校园活动,用通俗语言结合案例,为学生讲解交通安全、非法邪教、电信诈骗、校园暴力等法律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法治观念。一次次讲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一位学生兴奋地说:“柳法官的课太有趣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以后一定会遵纪守法做个好学生。”

柳孔飞积极参与开展无讼村屯试点工作,与同事在“无讼村屯”调解室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针对农村务工人员关心的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工伤赔偿等问题耐心解答、提供指导。他还叮嘱村民防范电信诈骗与骗薪陷阱,留下联系方式提供随时服务。“柳法官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有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找他帮忙”,村民的称赞道出了信任。他深知:“让法律走出法庭,才能真正走进民心。”三年来,他参与调解的56起村屯纠纷,无一起进入诉讼程序,实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乡”。

“法律的根须,只有扎进泥土里,才能长成守护正义的大树。”面对未来,柳孔飞表示,将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持续关注民生热点,探索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在乡村振兴、服务企业、普法宣传、无讼村屯建设中,不断发出新时代基层法官的使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