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春耕备耕,奏响农业现代化奋进旋律
唐亚江

《四平日报》(2025年4月15日) 01版

春为岁首,农为邦本。在“黄金玉米带”腹地的四平,春耕备耕不仅是农事时序的开端,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战略支点。今年,全市计划播种粮食作物59.37万公顷,相较于上年增加4973.3公顷,这场洋溢着创新活力的春耕备耕实践,正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转化为黑土地上的生动图景,为农业强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科技赋能,点燃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眼下,全市各地着力加强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探索,通过不断创新品种、技术、装备以及管理方式,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夯实“大国粮仓”根基。梨树县孤家子镇胜丰家庭农场启用的播种一体机,堪称技术革新典范。它能一次性完成铺土、播种、覆土、摆盘等多道工序。秧盘先由铺土总成铺设底土,再经毛刷细致刮平;种子借助旋转的播种滚筒,精准播撒于秧盘;随后洒水湿土,完成表面覆土,整个播种流程一气呵成。机械化播种不仅能精准把控播种量与间距,确保种子在秧盘中分布均匀、出苗整齐,更大幅提高育秧效率。双辽市王奔镇巨兴村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60多公顷小冰麦播种工作正紧张有序推进。大型小麦播种机高效精准地完成施肥、播种等工序,金黄的种子如瀑般从机械仓口倾泻而下。当地大力推广“冰麦连片+麦后复种”等多元化种植模式,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率与农业综合效益。吉林省富民种业公司在剥绒、包衣等关键环节取得技术突破,突破“卡脖子”瓶颈,三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构建起“种子+技术+服务”的完备生态体系。从种质资源库建设到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

协同创新,构建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我市春耕备耕战场上的协作乐章,深刻折射出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气象、水利、应急等多部门,建立专家会商机制,精准研判农业气象与灾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提前组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全力畅通农资采购与运输渠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绘就“农”墨重彩新篇章。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与多家科研院所联合开展30多项科研项目,在黑土地保护、农业新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探索服务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新路径;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带地入社、土地租赁、土地托管”等合作模式,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助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这种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全要素协同联动的创新生态,不仅破解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更通过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重构,有力地塑造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美好时代图景。

战略擘画,锚定农业强市新航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四平的春耕备耕实践,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的诗意叩问。从59.37万公顷粮食作物的产能夯实,到“三产融合”的增值突破;从“黄金玉米带”品牌农业矩阵的精心打造,到智慧冷链物流体系的逐步构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的战略目标。这种发展的跃升,既需要种业振兴、农机升级等硬件支撑,更依赖经营体系、产业形态等软性革新。当科技之光点亮黑土地,协同创新凝聚发展合力,四平正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让种植有“大脑”、生产有“智慧”,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