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


第三编 四平党组织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四平日报》(2025年2月28日) 06版

党史

这样,有钱有势的就可以交钱免服兵役,被抓走的都是穷苦百姓。那时凡是在册没被抓住的,家人也跟着遭殃。梨树县村民吕文举,儿子长疮,不能服役,父亲被抓走,关到县监狱,一直押到国民党军溃败前才逃出来。霍家店农民孙殿举的过继儿子孙祥,被二七二团抓走。孙殿举只得把家里仅有的一垧地卖掉,把钱给了二七二团姓魏的一个连长,孙祥才被放回来。可是,没过3天,孙祥又被这个团的一个营长给抓走了。营长对孙殿举说,要想不当兵,就拿出500元钱。

为避免被抓丁,青壮年男子大都逃亡在外。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军务处1946年的一份文件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四平青年皆虚报户口,隐瞒年龄,躲避当兵。应征者多为贫困没有办法的人或无权无势的老百姓。稍有地位及参与执行征兵业务者即设法免除,致使原定400征额,仅征得十数名。7月22日,遂改变抽征办法,由市府会同军警,夜半逐户擒捉。计全市共获500余名。”

此外,国民党军驻地还要征发老百姓修筑工事,每个成年男子每月要出10—15个工。

在四平攻坚战时,为了保住阵地,国民党不惜采用最残酷的手段。为了构筑工事,命令拆掉工厂和民房建筑,挨家挨户征集筐、篓、柱、板、麻袋、草袋等物资,强行征集鹿砦(即小椿树)数万根,四平周围的大小树木、棍棒都被砍光、抢光。所有公房、学校都被拆毁,砖头、板子都用来修掩体、工事、盖地洞。甚至囤积的粮食和大豆,也被用来当作工事沙包,豆油被用来点火照明。老百姓被严格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不许走动,有夜间行动者格杀勿论。老百姓一边要为国民党军修工事、运伤员,战斗打起来则无处藏身,在炮火中伤亡惨重。据战后国民党方面的统计,四平老百姓在战火中死伤的人数,不低于国民党守军伤亡的人数。陈明仁实行焦土作战,四平之战结束后,这座城市已经变为废墟。四平老百姓不会忘记,一年前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时,战斗都是在郊外进行的。当国民党军即将包围四平,林彪就下令主动撤退了。在共产党手里,战争没给四平人民带来多大损失,而陈明仁则彻底毁了四平。国民党方面在调查时也承认,四平老百姓恨透了七十一军:“战事之先,军政当局应协力将战地百姓为适当处理。如遣送妇女老幼离开战场,即其要者。此次我七十一军未完成此种处置,战时战后受累甚大。战事激烈时,民众要求离开,未获允许,致伤亡众多。亦战后军民感情恶化之主要原因。”

国民党统治区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1946年8月16日,国民党在其统治区颁布《货物税条例》《国产烟酒类税条例》,1946年12月又颁布了修正的《使用牌照税法》《营业牌照税法》《筵席及娱乐税法》《房捐条例》等。按照这些规定,国民党吉林省政府和辽北省政府分别征收国税、省税和县税,各乡还可以按照需要任意收税,这就为各级贪官污吏征收苛捐杂税提供了法律依据。国民党梨树县政府成立后,随即成立了“税捐征收局”和“军民合作站”,征收的苛捐杂税有100余种,结果导致工商业者不堪重负,全城300余家店铺最后只剩30余家勉强维持。在四(平)梅(河口)线国民党占领区内,仅两个月,摊派的各种苛捐杂税即高达46项,每项均限于最短期间内缴清,不论大小 ,每人须缴东北九省流通券300元的“复兴公民费”,每隔半月缴一次。还有一种公民联保费,每月均须往警察所缴纳。国民党还在当时的辽北占领区恢复了伪满时期的地亩捐,而且比以前提高10倍。

国民党军所到之处残害百姓的事屡见不鲜。在占领郑家屯时期,国民党为了加强防御,把郑家屯周围5里内及铁路两侧5里内的庄稼全部砍倒,农民眼看着自己辛苦种植的已长到三四尺高的庄稼被毁掉,痛心不已。

国民党在梨树建立政权后,七十一军二七二团大肆搜捕革命家属和进步人士,镇压代表和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平民会”,抓捕参加过反霸清算斗争、开展减租减息的农民积极分子。他们在梨树街抓了50余人,关在梨树富盛长粮栈的房子里,进行审问和严刑拷打。平民会会长吴焕章身份暴露,被押送至沈阳“洗脑筋”,最后被打瞎一只眼,放回不久就去世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