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擎旗手 ——记第四十三任“董存瑞班”班长李滨江 |
|
吕景成
新兵生活开始后,紧张忙碌的训练非但没有让李滨江有丝毫的退缩,反而让他更加想要成为一名董存瑞式的钢铁战士。为了迅速适应部队的生活,李滨江每天夜晚都加练一小时负重力量练习,每一次都练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好多次他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但仍然咬牙坚持,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兵,因为他是英雄的传人。进“董存瑞班”当兵,成为一任“董存瑞班”班长是他从军的梦想。
李滨江每天除了完成基础训练外,还主动加班加点背记老班长英雄事迹、荣誉室解说词,学习连队的光荣传统,高标准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到一次集合站队、一个手型、一次小值日讲评、一次新闻评述等细节,他始终坚持做到最好。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经考核评定李滨江的各科成绩为优秀,被评为“新兵标兵”。
新兵下连后,李滨江被分配到了十三连二班。2009年5月,旅里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军体运动会。在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李滨江的体育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特别是在仰卧起坐比赛中,李滨江最后以一千个的成绩破纪录夺得全旅第一名。
鉴于李滨江的体能特长,旅里将李滨江调整到“董存瑞连”一班,一年半后,李滨江又被选进“董存瑞班”,光荣地成为英雄集体的一名新成员。这一次的调整,给了李滨江极大地鼓舞,因为离当“董存瑞班”班长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进入“董存瑞班”后的李滨江,再次从同年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连队训练尖子。作为义务兵的他,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完成艰巨任务。李滨江身上的拼劲,正是传承老班长“天塌下来也要完成任务”的使命担当。从2010年到2012年,李滨江先后在三个班担任副班长,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全力把“董存瑞班”的优良传统播撒给身边的战友。
2012年10月,时任“董存瑞班”班长邓文井,被部队保送到陆军军官学院上学。当时,旅里决定要在全旅竞选新一任“董存瑞班”班长。每个连都推荐了一名优秀的班长参加公平竞争,比赛科目共十二项,除了专业、体能、理论这些基本科目外,还有竞职演说,才艺展示,首长面试,现场答疑等环节。
把“个人梦”融入“强军梦”,用“强军梦”点燃“英雄梦”。在追逐强军梦想的道路上,李滨江向“董存瑞班”班长岗位发起了冲锋。在半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李滨江天天点灯熬油地背稿子,学理论,练专业,体能训练别人跑三公里、五公里,李滨江就每天十公里打底,熄灯后还要再练一小时体能。同时,他虚心向连队的文艺骨干请教乐器知识,半个月时间他学会了葫芦丝、快板、口琴。在最后的综合考评中,李滨江取得了竞选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012年10月,李滨江被旅党委任命为第43任“董存瑞班”班长,从此他担起了新时代“董存瑞班”的擎旗手。
上任伊始,李滨江就在班务会上对全班战友表示:“组织把我放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我一定要心怀感恩,倍加努力,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信任与培养。”李滨江十分清楚,要想当好“董存瑞班”班长,训练还得实打实、过得硬,这样说话才有底气。于是,他从自身专业开始练起,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练习装定改装、赋予射向,一遍一遍摸索,一次一次试验,最终总结出了一种既快又稳的方法;每天夜晚,他苦练单修、背射表、打口令,一本新射表一个月就被他翻旧了,单修和口令也由最开始的几分钟到最后的几十秒。
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敢于坚持,厚积薄发的人,同年11月,在旅“存瑞杯”军事课目比武中,他夺得炮长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李滨江当上“董存瑞班”班长后,除了完成日常的训练、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迎接各级首长检查。“董存瑞班”班长在迎检中,要解说纪念馆、连队荣誉室和“董存瑞班”的有关情况。由于李滨江是重庆人,他的普通话讲的不标准。为了解决这一自身的不足,李滨江天天跟着新闻联播主持人对口型,每天早上趁没人的时候跑到外面操场上大声读报纸、读条令,和战友说话也刻意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训练,李滨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解说员的水平要求。
英雄的精神需要发扬,英雄的故事需要传承。李滨江始终认为,当好“董存瑞班”班长,既要当好战斗员,更要当好宣传员,在任“董存瑞班”班长近两年时间里,他外出参观见学三十余次,参与军地共建活动十余次,每一次都要把宣讲董存瑞故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履行。并把董存瑞故事编印成册,融进故事会,写进舞台剧,带领全班战友编排成型后为军地演出,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深化了董存瑞精神的传承与认同,也向社会广泛宣扬了老班长的英雄事迹。因此,李滨江骄傲地说:“能让社会上的人们增进对英雄的理解与尊崇,这让我倍感自豪。”
2013年隆冬时节,凌晨时分,气温降至零下19摄氏度,随着两颗信号弹腾空升起,由旅里组织的实兵实装对抗演练打响。
“4时00分前完成射击准备。”“董存瑞连”接到上级命令。连队迅速组织官兵开赴射击地域,展开作业。“董存瑞班”班长李滨江带领全班人员占领炮阵地、确定炮位坐标。
黑夜,寒风如刀,这给火炮赋予基准射向带来很大难度。李滨江快速摇动方向机寻找方位,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右手从快速旋转的摇把上滑落,重重地砸在火炮的高低机上,剧痛瞬间传遍全身。他抬起右手一看,手背上被刮掉了一大片皮,寒风一吹,锥心般地疼。李滨江用力甩了甩手,咬紧牙关,继续摇动方向机对火炮赋予基准射向,按时完成了射击准备。
“表尺××,方向××,全连20发齐射,放!”炮弹随着口令呼啸而出。每一发炮弹发射前,都需要重新装定射击诸元。李滨江坚持着,动作丝毫没有减速,手背上不断渗出鲜血。战斗结束时,李滨江的手背已经布满了血渣,随队军医反复用生理盐水擦拭,才露出伤口。
“天塌下来也要完成任务,豁出生命也要夺取胜利。”这句话已经成为了“董存瑞班”的座右铭和真实写照。
2014年9月,李滨江被部队保送到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学习。2016年7月,毕业后的李滨江又回到了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先后担任排长、副连长工作。
到2024年,在军营中奉献16个青春年华的李滨江,多次受到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士官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