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用活基层党校 赋能党员教育培训 |
双辽市始终在优化党员教育内容、提高党员学习参与度、推动党员教育全覆盖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推动基层党校建设,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理顺组织架构 筑牢党员教育基础阵地
制定《关于大力推进全市党员凝心铸魂素质提升的工作方案》,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标准,在全市建立乡镇(街道)党校18个,党校面积总计达2200余平。坚持不搞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在各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大型会议室、社区凉亭、农家小院等场所开设基层党校课程,截至目前,已设有乡镇(街道)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22处,为基层党员“送学到家”。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乡镇党校建设主体责任,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校长,副书记、组织委员任副校长,确保乡镇党校高效运行,预计每年可培训党员5800人次。
强化资源统筹
建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
整合全方位多层次师资力量,一方面充分利用域外教育资源,收集汇总域外86家党校(干部学院)和高校、347个培训基地和150余名优秀师资信息,为党员教育提供全方位保障;另一方面配强本土师资力量,建立“双辽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其中由市委党校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48人,由乡镇领导、业务骨干、村两委干部、“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兼职教师136人。坚持动态管理,实行开放共享、跨乡镇街调配使用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党校根据培训任务提出师资需求,统筹协调,确保培训效果,提升培训质量。
创新载体形式
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在课程设置上,制定明确目标任务,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党性教育、通用常识、专业化能力提升五个模块,确定100余节党员教育培训课程,打造“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的全方位、立体化课程体系,匹配基层党员培训需求。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体悟实训,努力办好“三个课堂”,即抓实理论的“室内课堂”、注重党员技能需求的“网络课堂”以及适合党员群众交流研讨的“小院课堂”,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培训,推动党员教育“精准滴灌”,着力解决传统集中培训组织难、出勤率低、效果不好等问题,提高了党员参训的积极性,确保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双辽市委组织部 罗东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