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四平党组织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
党史
由于国民党大搞“劫收”,再加上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使国统区的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从1945年11月开始,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和东北行营经济组,先后接管了日伪的所谓“国营”工矿、电业、商业、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将其变为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国民党军队占领四平、长春、吉林以后,接收了全部厂矿,其中的大部分又被一些“接收”大员窃为己有。
国民党政府在国统区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人民的生活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1945年12月,国民党中央银行东北分行开始发行“东北九省流通券”,1946年1月发行21亿元,年底即增至275亿元,增加12倍;1947年底为2773亿元,比1946年增加9倍;1948年7月为31918亿元,是1947年底的11.5倍,比1946年1月增加1519倍。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
国民党的各级官员,上至省政府主席,下到县、乡官吏,贪污腐败,任人唯亲,搜刮民财,敲诈勒索,投机倒把,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腐败现象连国民党内的正直之士都为之气愤。被共产党取缔的烟馆、妓院、赌博场所,在国民党占领后,又都死灰复燃。伴随着“接收”的腐败,是国民党官员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和堕落。国民党每占领一座城市,都会刮起结婚的热潮。1946年12月14日的《东北日报》有过这样的报道:“将校们,哪个无有接收太太。尉官们,谁没有个合作夫人。在永吉、长春、四平、沈阳的报纸上,每天都可看到订婚、结婚的故事,集团结婚的消息也一日多于一日,国民党大大小小的官儿,每人都拿出一套威胁利诱、欺骗拐带的办法,弄上一个到几个接收太太、合作夫人。”据《东北日报》记载,在梨树“全城良家妇女不论穷富,只要被其看中,便难逃脱,仅知姓名者就有700余人,其中大部被霸占后,不是抛弃,便是被卖掉。”
为了补充兵源,国民党在国统区肆无忌惮地抓捕青壮年,充当其发动战争的炮灰。国民党按照1946年10月16日修正公布的《兵役法》,规定从18岁至45岁者,除有痼疾、残废和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律服兵役。按这个规定,仅1946年下半年,吉林省和辽北省分别为东北行营征兵3.4万和2.3万余人。一时间,这个年龄段的人都不敢上街,连在国民党政府机关工作的人都不敢回家,在办公室住宿,让老年人或家属送饭。街上抓不着,国民党军便入室抓人。1946年5月,国民党七十一军八十七师侵占辽源不久,突然于一天夜晚在全县挨家挨户大搜查,将青壮年男子大部分抓走。同时,国民党还大发“征兵财”,公开宣布“40万元免一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