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回忆四平保卫战
左叶

《四平日报》(2025年2月21日) 06版

左叶(1912—1992),原名左宝玉,红军将领,先后参加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事业。抗战胜利后,左叶随晋绥干部队去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辽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四平保卫战(二战四平)中担任四平城防副司令员(司令员马仁兴)。后任第三纵队第八旅旅长、第八师师长,长春军区守备司令员,通话指挥所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1军154师师长、121师师长、辽南海防司令员。

1945年“8·15”东北光复后,根据党中央抽调干部、军队到东北的指示精神,我从贺龙同志领导的120师来到东北。11月份到辽西法库,12月到昌图任辽西二军分区副司令员。不久,二地委二军分区机关移至四平近郊八面城,开始了攻打四平的安排布置。作为军分区的负责人之一,我参加了研究。最后确定由西满三师(新四军)10旅旅长钟伟担任总指挥,副总指挥是保1旅旅长马仁兴、辽西二分区副司令员邓忠仁。参战部队是西满三师10旅和保1旅、24旅等部队。研究完毕后,我就到西满军区去了,一战四平我没有参加。

四平保卫战是1946年四五月间的事。记得3月末(或4月初)的一天,我接到邓华司令员转来的电话通知,随即从郑家屯乘火车赶到四平,并被任命为四平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参加四平保卫战的指挥工作。

已经组建的四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是马仁兴,政委刘瑞森(市委书记兼),副司令员有我、杨尚儒、邓忠仁,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杨骥。保卫战开始后,即为“城防司令部”,邓忠仁负责后勤。

守城部队的战斗位置是:保一旅在铁西至八面城方面,小河一带,三师10旅21团在泉头一带,曹部67团在北山杨木林子一带,万纵的19旅56团在水源地发电厂至半拉山门一带,炮团埋伏在铁东区水源、电厂北小山冈前面。

我的指挥部设在供电局大楼,我自己没带部队,只和杨骥在一起,由市委安排了附近一个饭馆给我们送饭,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我最先部署的是修筑工事。很快部队战士和四平市人民都动了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户户挖防空洞,前线阵地挖了梅花形工事碉堡,用钢轨作梁,钢板作盖,很坚固。考虑到仗打起来就可能断电、停水,我们又动员市民准备煤油灯,各单位准备气灯或瓦斯灯。市民联户打压水井,还准备了粮食、大豆、烧柴等。并组织安排商业供应网,保证战时日常用品的供应。由于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日后保卫战期间,四平人民的生活仍比较安定,周围炮火连天,而有的文艺团体照常为军民演出文艺节目。“变四平为马德里”的口号,也是那时喊出来的。

四平人民积极支援保卫战,并在各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给了前方将士很大鼓舞。战斗临近了,我炮兵团在四平市南的铁路桥西试炮。正巧敌新1军一个军官乘吉普车来侦察阵地,这家伙下车就手拿着“文明棍”(当时流行的手杖)耀武扬威地看地形,我保1旅的炮手就干脆以他为目标开了一炮,正好把他炸死了,小吉普车也炸烂了。敌人吓坏了,回去就传说民主联军的神炮手如何厉害。

多少年过去了,回忆起四平保卫战,我始终认为其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是正确的。当时提出的“变四平为马德里”的口号,大大鼓舞了军民的士气,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个口号和四平保卫战本身一样,多少年后,仍使人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