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


《芝麻开花的隐喻》: 挖掘蕴于生活的历史感

《四平日报》(2022年6月6日) 07版

巴尔扎克曾说,活在民族之中的大诗人,就应该总括这些民族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应该成为他们的时代化身才是。近读王法艇的诗集《芝麻开花的隐喻》(中国言实出版社),让我想起了这段话。

诗歌是以“点”的极简形式,从一个局部、一个侧面来反映世界,传达精神。但这些“点”,不是无根的孤立个体,而是历史长链中的一个环节,是逝去时空形象的记忆留存。这就要求诗人能由点及线,点中有面,面中留史,从总体去把握和表现历史意识,将历史意识灌注于一个个意象,让字里行间散发出穿越时空的文字光泽——这即是作者所传达和读者所意会的历史感。

该诗独辟蹊径,用一种植物勾连起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社会变迁。芝麻在贫瘠的土地上努力生长,绽放出令人心醉的花朵,象征祖国的光荣与梦想、丰收与希望。通过个人经历和民族意识去感知、体验历史,是王法艇诗歌创作的特色。

历史感是衡量一个诗人敏锐性和洞察力的内在尺度。在当今诗坛,王法艇诗歌中所呈现的“历史感”,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值得我们注意、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