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


公证有温度 服务有热度
——四平市英城公证处持续开展“法律伴你同行 服务温暖人心”活动

《四平日报》(2021年8月17日) 06版

本报记者 董众赢 通讯员 郭昊

四平市英城公证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安排部署,按照吉林省司法厅“法律伴你同行,服务温暖人心”活动要求,坚持将推进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践行“执业为民”服务理念,落实全省政法系统“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把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专项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行业专项治理落实到为民服务具体实践中,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先后推出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开展一系列为民办实事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法律服务入人心

英城公证处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中,向社区居民发放了《公证便民卡》《公证知识宣传材料》280余份。公证人员以由浅入深的方式对公证在预防纠纷、化解矛盾中的独特职能作用进行了充分阐释,并对群众关心的遗嘱、继承等方面的问题予以较为全面的阐释,为群众提供了免费公证法律咨询服务,体现了平安公证处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延时服务暖人心

为了减少当事人来回跑,四平市英城公证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优化服务时间、创新服务方式上下功夫,推出“延时、加班”公证服务,切实做到牺牲小我时间,完成群众心愿。对交通不便的办证群众加班加点办证,群众在上班时间以外也能办理公证手续。同时,公证处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在服务大厅配备了便民设施和适老用品。

公证服务“零距离”

让人民群众在需要时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时有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是每一个公证人的价值追求。英城公证处秉承质量服务、热情服务的工作理念,为老弱病残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公证服务“零距离”,切实推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本质,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又让人性化的公证服务温暖人心。2021年上半年共上门办理公证事项500余次。

创新服务新举措

英城公证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主动转变工作思路,为方便办事群众,解决群众开证明难的实际问题。对证据材料的取得方式不再仅仅要求当事人自己提供,办证群众仅需提供最基本的证明材料即可,其他相关信息在公证人员受理案件后,询问当事人档案存放地及其它信息,并去实地调查取证,破解了开证明难的难题,截止上半年,共调查核实1000余次。英城公证处创新了便民服务的新举措,分类办证、繁简分流,由“以证换证”变“主动取证”、由“法定办结时限”变“最快速度办结”,如小额遗产继承公证立等即发原则,一般事项的委托公证即办即结案,极大的方便了办证群众。

公证助力解难题

公证法律援助是公证机构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的民生工程。为符合法律援助的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让困难弱势群体免费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证服务,始终是英城公证处的一项重要举措。英城公证处一直秉着应援尽援、能援则援,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公证法律援助力度,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减轻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截至目前,共为老年人、残疾人和低保户等承办公证法律援助案件50余件。

自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英城公证处累计承办各类公证事项7416件,加班延时服务100余次,上门公证服务案件500余件,采取公证人员走访、核查的方式解决当事人无法提供公证所需证明材料的案件1000余件,公证法律援助50余件,减免公证费用7450余元。公证法律服务队伍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