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伊通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管所争先创优记事

《四平日报》(2021年8月17日) 06版

本报记者 刘莉 通讯员 张语桐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内,有这样一支政治过硬、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素质精良、富有战斗力的公安队伍,他们担负着伊通11.18万辆机动车,6万余名机动车驾驶员,3个有资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学员考试以及4个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的车辆监督考核管理工作,这支队伍就是伊通满族自治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管所。

近年来,伊通车管所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主旋律,不断推出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让人民满意”的最高工作标准,受到上级多次表彰及群众一致好评。

加强基础建设

为群众打造优美办事环境

为了给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办事环境,去年以来,伊通车管所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改造了办事大厅,新建了查验棚,将原来院内沙土路铺设为油漆路面,重新规划了停车位,为群众免费提供停车场;在大厅内设置座椅和饮水机供群众等候休息免费饮水,设置了吸烟室,安装了一个大屏幕和两个电视,为群众播放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事故案例片;在大厅设置导办台和自助服务区,安排专人为群众引导、咨询业务办理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心怀爱民之情

让群众享受优质高效服务

“为人民服务需要动真格,敢于认真负责,让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爱民为民的情怀。”这是车管所全体人员的承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们整合有效资源,努力提升业务素质。

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使每个窗口工作人员都能在办理业务时做到“心中有数、忙中不乱、熟能生巧”,准确、快捷地为群众办理好每一笔业务。同时,车管所领导还经常开展心理培训,要求工作人员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群众,同时,将原来3个窗口整合为两个,实行“一窗通办”服务。

加强档案和废旧牌照管理,方便业务办理,堵塞漏洞。针对档案室人手短缺、驾驶员档案无人管理的局面,车管所积极向大队申请增派两名工作人员进入档案岗位,对驾驶员档案和车辆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按照上级交管部门要求,购买了两套档案影像化设备,使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车管所还对回收的废旧牌照安排专人按规定登记销毁,避免废旧牌照流到社会造成假牌套牌问题。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在全体干警中实行了首问民警负责制,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实行主动引导,由接待民警向群众提供政策性解答,在全系统内各个服务窗口设置了休息长椅、饮水机、一次性饮水杯等便民设施,最大限度为前来办事群众提供各种方便。同时,还规定各服务窗口对前来办事的群众一律实行“一站式”服务,尽可能地延长工作时间和服务时间。在大厅内设置便民服务区,为群众免费提供修车工具,为老年人提供轮椅、拐杖、老花镜,开展免费复印、拓号服务,在大厅内还设置了饮水机和充电宝供群众免费饮水和充电。

为深入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他们采取设置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征求意见会,利用流动车管所下乡和电话回访,面对面研究整改等多种方式征求群众对车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架起了一座警民之间沟通之桥,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项举措,车管所大厅采取延长工作日、提高服务效率等措施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全系统各服务窗口“一站式”办公以来,为4000余人进行了有效服务。

高悬监管之剑

让车驾管业务办理更规范

去年10月以来,车管所新一任班子在全体干警中提出了“正风”的工作目标,把从严治警、改善干警队伍精神面貌作为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实现对干警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约束。

他们以“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为主题,提出严格标准,在全体干警中相继开展了“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活动。全面加强社会监督和内部督察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将苗头和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正风教育活动和广泛开展各种监督活动,在所内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从严治警惩防体系。

车管所严格落实上级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十二项新措施,结合教育整顿活动,聚焦窗口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伊通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管所窗口服务十项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照工作中存在的十项突出问题,逐条逐项进行排查,开展自查自纠,做到不漏一项,不漏一人,坚决将存在的问题一一查摆到位。

改革创新没有休止符,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伊通车管所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车驾管工作管理服务水平,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