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美了乡村 富了村民 本报记者 崔圣驰 张鹏 |
近年来,马鞍山镇北岗子村立足实际,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整合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蔬菜种植和食品加工,百花齐放的“庭院经济”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迎着徐徐清风,记者走进马鞍山镇北岗子村的庭院经济示范点看到,一个个干净整洁、美丽精致的农家庭院,庄稼硕果累累,果子挂满树枝,将庭院装扮得犹如花园一般。村民王志明家里种植的毛葱已经被人收购,现在地里种着萝卜。据他讲,自家庭院二分地的毛葱卖了2000多元钱,让他喜出望外。种上了毛葱,还有人过来指导,收购的时候也是来人上门收购,省去了自己到处张罗,现在他对地里的这茬萝卜也是信心十足。
今年以来,北岗子村通过推进庭院经济,积极探索将庭院经济发展与乡村环境整治相结合,在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田、空土发展种植、养殖、小作坊等,不断拓宽产销对接路径和增收渠道,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李晓静的家在北岗子村是不折不扣的“名人”,光门口挂的牌子就有四个,“志愿服务者”“干净人家”“文明小院”“星级文明户”。今年年初,李晓静带领5户文明户利用两周时间包的黏豆包,在文明实践中心和各文明单位的帮助下,销售额就达到了2.3万余元。说起这个,李晓静就乐得合不拢嘴:“现在我是真正地感受到了那句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在我们村,只要文明、有爱,就能优先享受到政策,所以现在村里人什么事都争着做,抢着做,风气特别好。”
北岗子村党支部书记郑艳辉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北岗子村积极配合,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以“文明户”“干净人家”优先的模式,让原本普通的庭院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庭院经济的打造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让老百姓切实地感受到村庄的变化,还通过老百姓自己在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和食品加工,增收致富。
据悉,北岗子村今年先后有10户人家成为示范点,从目前来看反响特别好,今后将继续以庭院经济带动百姓致富,实现家和、院净、人美、文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