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


文明新风扑面来 喜看旧貌换新颜
本报记者 路克诚 张鹏

《四平日报》(2021年8月4日) 06版

“自从我们村子组建了门球队以来,农闲时候聚在家里打麻将的少了,大家有时间都会来这里练习。去年我们全县门球联赛,我们村得了第二名!”来自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山镇北岗村一组的门球队员刘伟骄傲地对记者说。

门球运动对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是他们之中最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这一切都要从乡村振兴说起。

伊通满族自治县自从开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来,以马鞍山镇为试点,全县铺开,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把新颖的文化表现形式逐步推广到村,使乡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马鞍山镇将各村文化广场整合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广场;与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携手合作,以“同心·行动”为主题,通过手绘文化墙;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精心组织开展扭秧歌广场舞比赛、满族剪纸培训、门球比赛;邀请县文广新局到村里举行送戏下乡活动,充分利用村民喜闻乐见、极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创建倡导活动形式各有特色的农村新风。

不但如此,马鞍山镇从上至下根据百姓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送戏下乡”“送医下乡”“法律援助”“科技科普”等活动,创新开展村民“点单”、实践所“派单”、志愿者“领单”的志愿服务流程,把真正的文艺表演、文化宣传等送到广大村民家门口……如今,这样的活动已形成常态化,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为了给乡村振兴营造强大舆论氛围,马鞍山镇还扎实培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开展革除农村陋习、传播社会正能量等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争做“乡贤”“道德模范”“先进共产党员”的宣传标语在马鞍山镇各村(屯)主干道两旁和主要路口随处可见。如今,比先争优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伊通好人”“星级文明户”“干净人家”等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优秀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愈加明显;通过“草根宣讲”“道德讲堂”等形式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新风尚、新文化增强了乡村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山镇,凝聚文明力量,铸就文明之魂,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辉映在伊通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