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


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记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曹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光武

《四平日报》(2021年8月4日) 03版

赵光武,现任曹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获省立功铺路先锋、省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称号,所在村也连年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村、省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A级示范村、市县乡先进党支部。

强班子 富村民

提升素质是关键

改变一个村的落后面貌,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多年来,赵光武常常告诫班子成员:“我们是群众选出来的,就要对村上和群众负责。”话“接”地、身“粘”土、脚“沾”泥,用一颗公心干事是他的工作原则。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对于如何提升村民整体素质,赵光武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组织村民、干部及致富带头人“走出去”参观学习先进村致富经验10余次,将各行各业专家、农技人员“请进来”,为村民授课,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等。几年来,组织各类培训授课10余期,共有1500余人次参加,通过培训,村民掌握了科学种植养殖办法,使村内的玉米种植平均亩产增收200斤,村民在农闲时节通过科学养殖的方式,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村民增强了法律意识,避免了本村矛盾纠纷和刑事案件发生,为本村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

搞基建便村民

改变“土貌”树新颜

“要致富,先修路。”赵光武知道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助力村民致富至关重要,为此,他不辞辛苦、东奔西跑,依托“一事一议”、对口帮扶等,拓宽整修硬化村组道路共17公里,现在曹家村的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水泥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70盏,520户村民全部喝上了自来水。修建15座农发桥、720延长米沟渠护坡、214延长米高标准挡水墙,改造低洼易涝地段40公顷,极大提高了农田的抗灾能力,使粮食增产40万斤。修建高标准农田作业路6.5公里,解决村民耕种拉地难的问题。修建文化广场4处,累计面积15000平方米,并配备了健身器材,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新建垃圾厂1个,配备专兼职保洁员队伍,建立岗位责任制,亲自领村干部、党员上门宣传讲解党中央环境整治方面的方针政策,保证村内整洁干净。栽种绿化树木33000余棵,美化村内环境。改扩建村部办公场所630平方米,村卫生室、图书室、会议室配套齐全。每个项目工地上都会常常出现赵光武和其他村干部的身影,渐渐地,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村内办公条件都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村民幸福感和村干部干事热情显著提升。

定思路育产业

催开群众致富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赵光武年龄虽大,可是思想却总是“年轻”的,在他的心中,发展的天地无限广阔,前进的步伐越迈越大。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扬民主,最终达成共识,筹集资金150万元,由村领办创办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吸收广大村民和有志青年参与其中、投资入股,实行土地流转、托管等经营模式,走合作化道路,达到增收致富,2021年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50公顷,带动10户农民经营创收。

在赵书记的扶持帮助下,村上利民养殖合作社发展也如火如荼,合作社主要养殖育肥猪,如今已经发展5栋猪舍。当初合作社成立初期,从猪舍建设场地,到猪舍用电、用水、粪污处理,赵书记都是忙着跑前跑后,到环保、水利、电业部门沟通协调解决。2020年,合作社育肥猪出栏1000多头,合作社创收100多万元。乡亲们赚到了钱,赵书记脸上笑开了花。发展畜牧业,能规模养殖的,村上帮助创办合作社,小农户在赵书记的带领下,也在自己家中发展庭院经济,现在全村49户农民在家里养牛,最多的农户家中有30多头牛,人均增收超过3万元。大产业小养殖,就这样在曹家村遍地开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天曹家村所取得的成就,是一名村支书、一名共产党员兑付的庄严承诺。经过赵光武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曹家村发展成为年集体收入超20万元的强村。现阶段,他的目标是两年内村集体经济达到100万元,用于兴办公益事业,造福广大百姓,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