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


庭院种植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本报记者 刘爽 通讯员 李猛

《四平日报》(2025年8月28日) 06版

在梨树县沈洋镇后太平村,不起眼的乌米成了当地的“致富宝”。这种看似普通的农作物,正悄然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书写着庭院经济的崭新篇章。

乌米,学名高粱黑粉真菌,富含铁、硒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13年前,后太平村村民张春江率先在自家庭院试种乌米,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掌握了一套高效的种植方法。凭借出色的种植成果,他成了当地有名的“乌米大王”。

“乌米种植成本低,利润是传统玉米的好几倍。如今,这小小的乌米,已经成了后太平村的‘特色名片’。”张春江说。

跟着“乌米大王”学技术,后太平村的种植户从最初的1户,发展到如今的60多户,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眼下正是乌米采收季,庭院里、晒场上,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脸上满是丰收的笑意。“以前庭院空地不知道种啥好,现在种上乌米,不用出远门,管护方便,一年下来能多赚好几千!”村民李波感慨地说。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后太平村有的种植户成立了小型加工厂,对乌米进行初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有的种植户通过电商平台开起了小店,鼠标一点,乌米就能发往全国。凭着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感,后太平村的乌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谈及未来,张春江也有了新规划:“一方面,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后太平村乌米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从庭院小种植,到致富大产业,后太平村的乌米,正带着村民的期盼,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