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服务效能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
本报讯(记者 孙莹 通讯员 宋大鹏)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目标任务、重点群体、重点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打出一系列稳经济保就业的“组合拳”,持续推动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重点群体帮扶更“暖心”。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加强对就业帮扶效果的跟踪与评估,建立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积极实施以岗位援助、服务援助和政策援助为抓手的各类困难群体专项就业帮扶行动,并用好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两条渠道,持续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增收。“春风行动”全年不打烊,持续为农民工求职牵线、为企业用工搭桥,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协作不断扩容升级,现已形成“双辽月嫂”“伊通烧鸽师”“伊通果树园艺工”“梨树生猪经纪人”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的劳务品牌。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15余万人。同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突出位置,全市厚植创业沃土、做优创业服务、激发创业活力,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留吉留平、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建设等系列工作,提供政策宣传、就业指导、职业推荐等“一站式、打包办”服务,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截至7月末,全市高校毕业生系列优惠政策累计审核合格483人,实际发放补贴资金611余万元。
服务企业用工更“走心”。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发挥就业工作牵头抓总作用,定期上门走访服务企业,有效掌握全市188户规模以上企业用工需求变化情况。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长远规划,及时掌握企业在要素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诉求,多渠道向企业提供人才人事、劳动维权、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人社领域的支持,引导企业全面享受人社惠企政策,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70余场各类主题招聘活动,发布用工岗位信息1.6万余个,成功促成496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多形式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96885吉人在线”服务平台功能与作用,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创新提升工程,多渠道引导企业入驻,全年不间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目前,四平市平台企业注册量达2万家,推送岗位1.3万个(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陆续出台我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挖潜政策性就业岗位,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相关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城镇新增就业10725人。
多元服务体系更“贴心”。持续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和务工市场需求,做实做细“岗位供给”和“就业需求”两个清单,以提高创业就业人员技能素质为核心,积极整合全市培训资源,广泛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套餐制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强化“培训赋能”稳定社会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不断推动各职业新业态培训方向更明、路径更宽、动能更强、基础更实、质量更好。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3311人次。持续加大市域范围内零工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度,不仅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劳动维权等全方位就业服务,而且打破了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化解企业招工难等问题。目前,全市已建规范性零工市场5个,日均求职规模百余人次。充分发挥贷款融资支撑作用,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提高贷款额度、扩大受益群体、降低贷款门槛、优化经办流程、缩短放贷周期等措施,为中小微企业和各类创业群体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02万元,有力助推了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强化就业形势监测和分析研判力度,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持续推动就业工作“保存量、扩容量、促增量、提质量”,不断构建经济增长与就业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以高质量就业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