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


爱心早餐持续供应 平凡善举温暖英城
——记四平市桃缘村铁锅炖饭店老板龙明的公益之路

《四平日报》(2025年8月7日) 07版

本报通讯员 高鸿

凌晨4点的城市还有些许凉意,环卫工们在昏黄的路灯下开始了一天的清扫。而铁东区桃缘村铁锅炖饭店外的蓝色大棚内却暖意涌动——小米粥与包子的香气伴着蒸腾的热气弥漫开来,这是饭店老板龙明为用双手扮靓街巷的120名环卫工准备的免费早餐。自2025年2月起,这份温暖已延续半年多,累计支出超12万元。这位仅小学学历的农村汉子,用最质朴的坚持践行着“致富不忘本”的初心,为四平这座英雄城的清晨增添了一抹真切的善意。

寒冷中的触动:一份热餐的承诺

2025年春节过后的一场暴雪,成了龙明公益之路的起点。那天清晨,他推开饭店门,看到一位60岁左右的环卫工坐在门口,冻僵的手缩进袖里。龙明邀请老人进屋取暖,却被婉拒,老人说“身上太埋汰,怕弄脏店铺”,随后便拿起雪铲清理路边积雪。

几日后的凌晨五点,天还没亮,龙明外出采购时,又在街头遇见一位环卫工,正踮脚清理卡在路边缝隙的污物,呼出的白气在路灯下消散。“他们凌晨三四点就得上街,收入也不高,且多是生活不容易的老人,日子过得紧巴。”龙明看着这一幕,想起自己20岁在长春工地打工的日子——寒冬里揣着冷馒头上工,咬一口硌得牙疼。这位曾在工地连轴转、困了就裹着大衣在水泥地上小憩的汉子,太懂“寒冬里吃一口热乎饭”对劳动者的意义。

2月21日上午,龙明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激动地说:“现在店铺运营稳定,不缺这口吃的。环卫工大冷天起早贪黑,给他们提供早餐,不算难事。”随后,他立刻联系黄土坑街道办事处,核实了辖区120余名环卫工的名单;又联系供货商,加订了面粉、小米和鸡蛋。

22日凌晨三点,饭店后厨便亮起了灯。面点师傅揉面的力道震得案板作响,小米粥在大铁锅里咕嘟翻滚,小咸菜切得整整齐齐码在盆里。清晨六点,首位环卫工迟疑地走到棚子门口,接过龙明递来的热包子时,眼眶红了。当天有20多位环卫工来就餐,一位大妈吃完轻声感叹:“这辈子没见过这样的老板,真是积德。”

半年来,冬季6点至8点、夏季5点至7点,成了环卫工们固定的“幸福时刻”。62岁的环卫工张女士说:“以前要么带隔夜剩菜,要么买凉馒头,现在天天能吃热乎饭,腰都舒服多了。”

争议中的坚守:让善意穿透质疑

龙明的决定起初引来了不少争议。他的发小直言:“你图个啥?现在他们夸你,时间久了就觉得是应该的,哪天供不起了,少一顿都会挨骂。”饭店员工里也有议论:“听说有的环卫工有退休金,咱们这是多此一举。”前台服务员也有疑虑:“每天早起忙活,店里还要贴钱,有啥意义?”甚至有路过的市民议论:“刚开业就搞这套,无非是在炒作,看他能撑多久。”

这些话让龙明犹豫过,他也问自己是不是太冲动。饭店刚开业不久,根基还不稳,每天500元的成本,一年就是18万,再加上人工工资,不是笔小数目。但每当清晨看到环卫工们吃着热乎饭,他就觉得“值了”。

龙明的爱人始终坚定支持他:“别听旁人闲话,每天让他们省下5元,一年就是1800元,老人能用这笔钱给孙子买不少东西。”“他很有担当,以一己之力温暖了一群人,这最可贵。”社会上许多朋友都这样评价他。

半年过去,质疑声渐渐消散。附近居民路过时会主动跟龙明打招呼;街道办工作人员也主动协调,为饭店争取水电与天然气等优惠政策。

从钢筋工到店主:奋斗路上的温情

龙明的人生,就像他饭店里慢火细熬的铁锅炖,历经淬炼才得醇厚。1986年,他出生在长春市农安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几亩薄田难以维持生计。小学四年级时,为了帮家里分担,他辍学务农。17岁时,他揣着母亲给的50元钱,乘火车去了长春,成了建筑工地的一名钢筋工。就这么没日没夜干了四年,他攒下21万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7岁时,工地老板看中他“实在、能担当”,提拔他当工长,后来还把部分小工程承包给了他。

2014年起,29岁的龙明来到四平,先后承包了自来水管道、老旧小区改造和新楼水电工程。那些年,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困了就在背风处歇会儿,饿了就啃凉包子,有时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开发商结算工程款时,除了部分现金,还抵给了他一处商铺,这成了他后来开饭店的基础。

看着闲置的商铺,龙明琢磨着创业。一位老人建议:“开家铁锅炖吧,东北人爱吃。”这话点醒了他。2023年2月14日,桃缘村铁锅炖在鞭炮声中开张营业了。他凭着农村人特有的执着,坚持“食材必须新鲜”,饭店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据测算,每天早餐成本500元,加上两位面点师的月工资和水电气费用,一年要支出23万元。“我吃过的苦,不想让别人再经历。”龙明轻描淡写地说。除了早餐,他还加入了四平市蓝天救援中心,参与走失老人搜救、洪水救灾等行动;夏天每天下午给环卫工人提供解暑绿豆汤。“都是举手之劳,谈不上伟大。”这位小学没毕业的老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回报社会”的内涵。

“为铁东区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善行虽小,但愿爱心长流,一份温暖传递英城,致敬城市美容师!”龙明的善举像一颗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但他不觉得自己有多特别,他坚定地表示,“只要饭店营业一天,这份免费早餐就会继续提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