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精准诊疗破解二十年顽疾
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重度面肌痉挛患者解除病痛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9日) 06版

本报讯(记者 魏静 通讯员 孙艳春)赵先生(化名)的求医之路可谓漫长而艰辛。二十年前,他的左眼睑开始出现轻微跳动,起初以为是疲劳所致,并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抽搐范围从眼周扩散至整个左侧面部,发作频率也越来越高。期间,他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过药物治疗、拔罐、针灸甚至偏方,花费不少却收效甚微。

最近一周,赵先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左侧面部肌肉抽搐加剧,左眼无法睁开。剧烈的抽搐让他夜不能寐,社交活动被迫中断,整个人陷入自卑和焦虑之中。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找到了主任袁宏。

袁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赵先生为原发性面肌痉挛,病因是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考虑到传统药物治疗仅能短暂缓解症状且副作用明显,袁宏建议手术治疗,这是目前根治面肌痉挛的最佳方案。

但手术需要在毫米级的神经与血管之间进行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面神经或血管,导致面瘫、听力下降等严重并发症。赵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同意手术。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严谨评估和周密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术中,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在高倍显微镜下精准定位责任血管,成功将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垫开,同时完整保留了神经与血管的功能。当手术室的门打开时,赵先生的家人惊喜地发现,他原本不断抽搐的面部已经恢复平静,困扰他二十年的“挤眉弄眼”终于消失,久违的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袁宏介绍,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神经疾病,发病率约为0.05%,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早期症状常表现为眼肌间歇性抽搐,容易被误认为“眼部疲劳”或“面神经炎”。若病情持续发展,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因此,袁宏主任提醒,如果出现面部肌肉频繁、不自主抽搐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将持续聚焦功能性神经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突破,通过加强技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同时,科室将系统梳理同类手术的临床数据,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优化手术方案,推动技术应用从“可实施”向“更优效”升级。在团队培养上,通过开展常态化的技能培训、复杂病例模拟演练,锻造更具技术攻坚能力的医护团队,让先进技术与临床经验深度融合,为更多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