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


普法进农行 共筑金融“防火墙”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3日) 06版

本报讯(记者 李雪 通讯员 毕佳音)为强化非农个贷业务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助力非农个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铁东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进中国农业银行四平市分行,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金融借款纠纷全流程风控与高效诉讼指南”的普法培训活动。

培训会上,法官结合审判过程中常见的金融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银行在贷款方面存在的未核实股东会议、资金用途合法性审查不严、放款至非指定账户等十大高频败诉原因。其中,配偶未签抵押合同亦是一大关键因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时,需征得另一方同意,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权处分。法官还特别提醒,夫妻二人必须分别签字,身份应为共同借款人和共同还款人,不能仅列为配偶身份,因为配偶身份在法律上并非共同借款人,无法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担保物权属瑕疵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抵押物或质押物的权属审查不彻底,可能导致担保无效或处置困难。例如土地所有权、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不得作抵押,或是已经抵押的物在转贷时忘记重新办理抵押登记担保手续,都会造成抵押担保无效。此外,法官对于保证责任的认定、保证期间的规定逐一阐述,强调在监管合同中担保的重要性以及时效问题。

为有效防范金融借款纠纷,法官还详细讲了银行在贷前审查、贷中监管、贷后管理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审查失职的法律后果。同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银行应该定期回访,及时催缴,防范超出诉讼时效以及通过诉讼程序催缴欠款;通过不动产登记查询系统、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对担保物的权属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抵押权的设立不受权属瑕疵影响,保障债权实现;建立贷后管理定期检查机制,配备专业的抵押物评估人员,确保抵押物价值不低于贷款本息;同时规范书面警示流程,确保每笔贷款逾期前均发送标准化警示函,并留存书面证据。

在互动交流环节,银行工作人员就实际业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如因个人原因贷款但无法收回等问题,向法官积极咨询。法官逐一耐心解答,并提出专业的法律建议,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此次活动是铁东区人民法院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重要举措,也进一步帮助了银行从业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更是法院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益尝试。铁东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与金融机构的联动,常态化开展精准普法,助力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为区域金融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