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四平党组织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
党史
四平解放后,正处于春耕前夕,农业生产任务十分紧迫,东北局决定新区暂时停止土改,全力转入生产。按照东北局的决定,吉林、四平和新区各县委对新区土改采取了积极的工作方针,在土改开始之前就作了认真的准备。1948年3月13日四平解放后,梨树县委立即从陈家屯(榆树台)迁回梨树县城,3月15日至4月1日就举办了全县土地改革训练班。县委书记岳胜、县长郝正平在训练班上对新区土地改革工作做了布置,政务秘书杜春武讲解了划阶级、定成分、分浮财、平分土地的具体办法。
1948年11月9日,东北局下发了《关于新区土地改革的指示》,对新区土改的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土改的直接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必须注意把土改与明年的生产工作结合起来;打击面不能超过人口的10%,禁止打人,除特务奸恶分子外,不得乱加扣押,个别罪大恶极须加以处死者,必须经县委通过、地委或省委批准后执行;绝对不准斗争工商业,包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新区土改的方式方法,可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动群众与自上而下的政府法令相配合。根据东北局的指示精神,各地都做出了新的指示。12月14日中共辽北省委发出《关于新区土改的决定》,指出:“分好土地,是土改中核心问题,而其本身的中心问题,又是如何保证公平合理的问题。”中共吉林省委于12月14日向新区各市、县发出了《关于新区土改工作的补充指示》。进一步强调:新区土改工作必须于1949年春耕前完成;土改中处决人犯经县四人委员会通过后,必须报经省政府批准方得执行;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一律不得侵犯;小地主及旧富农只征收其多余的土地、耕畜、农具和粮食等,一律不挖底产不赶出大院;已经完成土改的新区各县,要根据东北局和省委的指示进行一次复查。
根据东北局和省委的指示,新区各县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整个运动进行比较顺利。四平市委在6月抽调一批干部和部分中学毕业生组成23人的郊区土改试点工作队,进行4个月的集中学习《中国土地法大纲》和新区土改政策。土改试点工作队在四平市委的领导下,自1948年10月至12月,在三道林子村进行土改试点,取得经验后,1949年1月郊区各村土地改革全面铺开,同年3月结束。经过土改,重新分配土地,按土壤、地势把土地分为一、二、三等,按人口平均分配,雇农贫农分好地,中农保持原有的土地数量,地主富农分劣地。贫雇农分地总量占耕地面积的47.2%。
梨树县为抓好平分土地,满足贫雇农及部分中农对生产资料的要求,县委、县民主政府主要领导连夜到四大家组织党员、干部和骨干分子召开讨论会和贫雇农小组会,反复讨论研究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后经群众大会通过,确定9条:(1)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按产量折合,好坏搭配。(2)进一步挑、评、比,贫雇农先挑,中农再补,地富最后要。(3)好坏搭配。方法是:土地分成四等,贫雇农先分一、二等地的三分之一,搭配四等地的三分之一:中农按具体情况,补二、三、四等地;地富分一、二等地的三分之一,三、四等地的三分之二。(4)开荒地,新开的不分,已开的平分,地富的打乱平分。(5)树木,小树随地走,大树分给贫雇农,盖房子建学校。(6)坟地不算地,分菜地。(7)荣军、学田留好地。(8)军工烈属每人1份,委托家属或农会代管。(9)匪军及逃亡者暂不分,回来后给。各区、村原则上仿效四大家的做法进行。四大家的经验,曾经在胜利报上刊出,题为《梨树新区土改试点,四大家村分地经过》。
梨树全县历经三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挖掉了“封建根”,真正实现了广大农民“地到手”“粮到口”“人到房”“马到圈”“枪换肩”“地换照”的愿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半老区和新区土改期间,共斗地富户数2608户(占总户数的4.5%),人数25045(占总人口的7%);分配给贫雇农土地;共分牲畜8015匹(头)、大车997辆、粮食5909.7吨、衣服46779件、布匹62054尺、金321钱、银442两、银币2270元、现款131.5万元,其他浮物折价25.2万元。
梨树县的土地改革,在中共梨树县委、县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取得重大胜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满足了贫雇农世世代代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在广大农村确立了贫雇农优势,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为发展农业生产力打下牢固基础。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利用获得的生产资料,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1948年开垦荒地、水田。1949年开垦荒山、增开水田、粮、豆、棉面积扩大,总产量达305483吨,年增产量95832吨。
为了做好新区土改,怀德县委成立了临时工作委员会,县委书记张志明兼任工委书记,怀德新区的土改顺利开展起来。1950年2月,怀德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结束。到1950年春,怀德县共有83342家农户,划为地主成分的2639户,占总户数的3.2%,划为富农成分的4352户,占总户数的5.2%,划为中农成分的26493户,占总户数的31.8%;划为贫农成分的28104户,占总户数的33.7%,划为雇农成分的21754户,占总户数的26.1%。
新区土改的特点是,标准统一,普遍试点,平稳进行。新区土改大致经过以下步骤:一是举办土改干部训练班,学习中央、东北局、省委下发的土改文件,分析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划阶级、评地、分地等具体办法,研究突点铺面、检查总结、请示报告等领导运动的方法。二是土改工作队下乡后,先培训积极分子,同时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三是积极分子用“挂钩”的方法,广泛联系群众,召开雇贫农会议,交待政策,教给他们划阶级的方法,找出本村的大、中、小地主和富农。四是召开包括地、富在内的村民大会,交代政策和方法,讲明土改的意义。五是通过小组酝酿,大会见面的方法,查翻身、倒苦水,划定阶级成分,罪大恶极者交上级法办。六是丈评土地,“按产量折合,好坏搭配”的办法分配土地,挖大地主、恶霸的浮财。1949年冬季农闲时,吉林省委又对新区土改进行了复查。土改完成后,各地先后给农民颁发了《土地使用执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