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产技术瓶颈 助力粮油单产提升 |
本报讯(记者 魏静)为扎实推进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破解生产技术瓶颈,日前,伊通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精心组织的全县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技术培训班顺利开班。来自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的种植业负责人及种粮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经营主体齐聚一堂,带着生产中的困惑而来,满载实用技术而归。
培训伊始,推广总站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单产提升行动项目的实施背景、目标任务及具体举措,让参训人员对项目有了全面认识。随后,农业专家团队结合伊通粮油种植实际,聚焦制约单产提升的关键环节展开授课。课堂上,专家们既深入剖析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预警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又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讲解粮油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科学施肥方案、节水灌溉技巧及抗逆性管理措施。
“针对玉米螟这类常发性虫害,除了化学防治,更要推广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既环保又长效……”“水稻孕穗期施肥要注重‘稳氮增钾’,这样才能提高结实率……”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技术要点,还特意设置互动答疑环节,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 “苗期倒伏如何补救”“晚播大豆如何促早熟” 等实际问题,让培训内容既 “接天线” 又 “接地气”。
“以前凭经验种地,遇到病虫害心里没底,这次专家讲的防治方法具体又实用,回去就能用在地里。” 来自某乡镇的种植大户李建国边记笔记边感慨,他特意带着合作社的种植台账来参训,把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一向专家请教,笔记本上记满了技术要点和操作规范。另一位学员则表示:“培训不仅讲了技术,还帮我们分析了市场趋势,让我们明白‘不是多种就能多收,科学管理才能提产’,这趟来得太值了!”
此次培训内容紧扣生产需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不仅搭建起农技人员与种植主体之间的“连心桥”,更将先进实用的技术送到了生产第一线。通过系统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更新了种植理念,掌握了提升单产的关键技术,更增强了通过科学种植实现增产增收的信心。
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田间地头精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植,共同为伊通粮油产量提升、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