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守护 “救”在身边 ——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急救宣讲活动记事 |
|
本报记者 高鸿
提起“四平蓝天应急救援中心”,或许有人感到陌生,但说起它在5年前注册前的名字——“四平蓝天救援队”,却是家喻户晓。这支拥有322名志愿者,下辖双辽、伊通、梨树、孤家子等多个救援组,配备救援救护车、装备车、水面搜救橡皮艇等专业设备的社会救援力量,如今已成为全天候待命的政府辅助救援尖兵。自今年年初以来,该中心陆续开展的急救常识宣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系列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急救宣讲进企业 为安全生产“筑防线”
“机械制造车间里磕磕碰碰难免,这些急救知识太实用了!”辽宁光阳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的感慨,道出了企业对急救宣讲的迫切需求。四平蓝天应急救援中心的志愿者们先后走进四平市芙蓉纸品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光阳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针对企业职工与机械设备高频接触的工作特点,手把手传授应急处置技巧。活动现场,职工们围着志愿者积极提问、模拟操作,从止血包扎到伤口处理,每一个细节都学得格外认真。正如李健所说,这场宣讲让员工在突发状况下的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为企业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隐形防线”。
走进社区校园 让急救知识“接地气”
“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次至120次……”在铁西区北郊社区三隆新天地小区的广场上,志愿者正跪在模拟人旁,为社区居民演示心肺复苏的标准动作。活动现场,从社区老人到放学回家的孩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时不时有人举手要求参与“实操演练”。北郊社区工作人员刘吉吉坦言:“这些知识,能让居民们在紧急时刻争取黄金救援时间,太有实用价值了!”
同样的热闹场景,也出现在校园里。四平市第九中学、孤家子镇第二小学的操场上,志愿者们不仅讲解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包扎等技能技巧,还结合暑期安全、校园防霸凌等主题开展讲座和互动游戏。学生们争相上台模仿“气道异物梗阻急救”,老师们则认真记录儿童意外伤害处置要点,课堂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急救训练场”。
志愿者心声 用爱心行动传递力量
“退休了还能发光发热,值!”67岁的志愿者陈鹰说起参与宣讲的心情,眼里满是热忱。从偶然加入到成为宣讲骨干,他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因这些活动而学会了自救和互救。“从啥也不懂到能教别人,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志愿者毛海艳的话道出了所有蓝天人的心声。他们用业余时间钻研急救技能,再将急救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出去,只为让更多的人在危难时刻能伸出援手。
四平蓝天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孙彪介绍,今年计划开展8场急救宣讲,目前已完成5场,旨在提高普通民众的急救常识和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意识。“每当冬季来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发病年龄也在逐渐年轻化,普及急救知识已经刻不容缓。”他希望在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通过这些应急救助活动,让更多的人掌握“救命技能”,让社会少一些意外的泪水,多一些平安的欢笑。如今,蓝天救援的红色马甲已成为街头巷尾最温暖的风景线,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让应急救援的种子在四平大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