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果香 致富新希望 ——叶赫满族镇永合村红果产业发展记事 |
本报记者 邢天笑 高天杰
开栏语
为全景展现我市乡村振兴的蓬勃图景,真实记录黑土地上农民生产生活的崭新变迁,生动讲述新时代四平“三农”故事,即日起,本报开设 “党媒记者乡村行”专栏。记者将深入基层、扎根田野,以扎实采访挖掘带有泥土芬芳的鲜活素材,用细腻笔触推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共同感受黑土地上跃动的时代脉动,见证四平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蝶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奋进力量。
走进叶赫满族镇永合村的红果种植区,葱绿的枝叶间,一个个红果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上,不同品种的红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夏日炎炎,红果仍在成长期,果子绿中透红,令人垂涎。满山的红果,不仅带来了舌尖上的香甜体验,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永合村位于素有“皇后故里、凤起之地”美誉的满族重要发祥地和祖居地之一的铁东区叶赫满族镇。近年来,永合村从实际出发,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加大种植业的投入,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让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永合村的红果产业依托土壤环境优势,具有风味独特、口感好、营养丰富的特点。目前,该村拥有龙冠、鸡心果、龙丰等多个红果种类,不仅销售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外市场。“我们村的红果产量可以达到1000多万公斤,一公顷的利润在6万元以上。就比如这个‘123苹果’,味道香甜,很受欢迎,根本不愁卖。”永合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清告诉记者。
永合村依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红果生产经营,随着红果产业蒸蒸日上,现有5家合作社、350户农民参与红果种植,带动了全村红果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每年举办的红果采摘节更是打响了永合村红果的知名度,让果农收入翻了几番。
红果品质高,但采摘期短且不易储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20年,永合村建成红果交易市场,用于红果的分拣和销售。“今年我们又建了200平方米的冷库,可以储存15万公斤的红果,这样红果既能够保证新鲜,还能卖上好价钱。”刘文清说,如今永合村已经形成采摘、分拣、储存、销售一体的红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红果产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永合村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也千方百计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永合村开展“美丽乡村”项目,申请200万元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办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得全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我们建设了文化广场,进行路灯亮化,栽种了风景树,还修建了排水沟渠,不仅丰富了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也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刘文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申报新项目,扩大冷库和分拣车间规模,并积极探索电商助农,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继续做大做强红果产业,带动更多百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