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红色四平 书写时代新篇章 |
王凤霞
在东北大地的版图上,四平这座浸染着英雄热血的红色之城,既是连接四面八方的枢纽,更是铮铮铁骨铸就的精神丰碑。作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触摸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心中翻涌的万千感慨,皆化作笔下为它而歌的赞美诗行。
往昔的四平,狭窄的街巷蜿蜒崎岖,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黯淡无光。低矮的屋檐下,木门吱呀开合,飘出浓郁的烟火气息。行人脚步匆匆,粗布衣衫沾染着岁月的痕迹,眼底却盛满对生活最本真的渴望。那时的四平,恰似一位质朴的少年,带着青涩与懵懂,在岁月的风雨中默默成长。街边小店褪色的招牌随风轻晃,蒸笼腾起的白雾模糊了店主的笑脸,一碗热汤、几个粗粮饼,便能维系一家人的生计与梦想。邻里间隔着竹帘的问候、屋檐下共享的一碟腌菜,这些琐碎却真实的画面,都是这座城市沧桑变迁的无声见证。
改革的春风拂过松辽平原,四平如破茧之蝶,迎来蜕变。高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折射星辉,重塑城市天际线;宽阔马路纵横,车流如织,奏响繁荣乐章。曾经拥挤的小集市,已蜕变为霓虹璀璨的现代化商业区。橱窗里流光溢彩,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人潮熙攘间,洋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自信与从容。
教育的火种在此生生不息,校园里的琅琅书声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退休教师们组建的“红烛诗教”学会走进校园,将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慷慨、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融入课堂,带着孩子们用稚嫩童声诵读经典;青砖灰瓦的校史馆里,白发老兵指着泛黄照片,讲述四平战役中浴血奋战的故事,让英雄精神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如细密叶脉将健康养分输送到城市每个角落,先进设备与人文关怀,共同守护生命尊严。
生态建设重塑城市肌理,湿地公园成为候鸟驿站,环城绿带宛如翡翠项链,蓝天白云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而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金黄的玉米是四平人的骄傲。这里的“黄金玉米带”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更延伸出深加工产业链:糯玉米走上全国餐桌,玉米秸秆制成环保材料,让黑土地的馈赠发挥多重价值。如今的四平,既有田园诗意,也有产业新貌,在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中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
党的惠民政策如明亮火炬,照亮前行之路。这是时代使命,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坚定目标,化作激励四平人奋进的动力,鼓舞着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我们深知,改革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滴水穿石的毅力,方能让这座英雄之城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四平似一艘扬起风帆的巨轮,迎着时代大潮破浪前行。它深植红色沃土,传承英雄基因,在创新与坚守中锚定航向。而我,愿继续做忠实的记录者,用文字镌刻下城市发展的每一道年轮,见证它在岁月长卷中,书写出更加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