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村级阵地提档升级 实现为民服务务实高效 |
村级活动阵地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和纽带。近年来,伊通聚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坚持以“服务群众最大化,行政办公最小化”理念,打造集快递代收、课后看护、文体活动、纠纷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阵地,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渠道,全力打造“村民平时爱来、有事就来、遇事能办”的基层服务阵地,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好阵地“硬环境”,让群众“愿意来”。针对功能室设置不规范、标识标牌多挂乱挂、制度版面陈旧破损、环境面貌脏乱差等问题,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焕新”,坚持一村一理念设计、一村一方案实施,对187个村软硬件进行标准化升级,将村级阵地环境整治同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从制度管理、环境卫生、村容村貌、设施提升等方面发力,探索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多措并举推动村容村貌不断提档升级。
打造便民“服务圈”,让群众“喜欢来”。聚焦开发村级阵地“新技能”,通过开放村级办公场所、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拓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涵盖快递代收点、课后看护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纠纷调解中心的“一点三中心”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已有84个村完成“一点三中心”服务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快递代收、休息饮水、临时充电、文体活动、课后看护等服务6000余次。
增强服务“软实力”,让群众“还想来”。坚持全方位多维度提升村级阵地服务质量原则,制定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包括就业技能培训、用车服务、生活服务、定期体检在内的12大项和21小项的服务事项。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和“一站式”服务制度,全覆盖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同时,根据“老弱病残”群众需求,建立村干部包屯联户机制,探索“群众点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切实让群众方便办事、能办成事。
(伊通县委组织部 赵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