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一庭”联调模式 解锁乡村治理新密码 通讯员 徐中杰 李明昊 |
|
耕种的田埂上,一场持续四年的垄界纠纷画上句点。在铁西区平西乡,平西法庭、平西派出所、平西司法所组成的“两所一庭”联调机制,正用创新解法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跨部门“会诊” 四年积怨一朝解
2025年春耕时节,平西乡某村的田间地头剑拔弩张。高某思与王某龙两家因一条垄的归属问题发生冲突,这已是四年来的第7次报警、第3次司法调解。平西法庭受理的2起诉讼案件里,堆积着两人对簿公堂的火药味。
接到消息后,“两所一庭”的联调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将争吵的双方劝解到村委会。高某思拍着胸脯坚称垄是自家的,但卫星定位却因土地多年位移和历史遗留问题“失灵”。富有土地纠纷处理经验的法官和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化身 “侦探”,翻阅泛黄台账,在尘土飞扬的田间手持测绘仪反复丈量,终于发现高某思的土地面积与台账分毫不差。在法律与事实面前,高某思红着脸归还了争议垄。
趁热打铁,联调团队次日又化身 “和事佬”,从法律责任讲到邻里情分。当高某思将2000元赔偿金递到王某龙手中时,这场持续四年的“土地拉锯战”终于落幕。
法理情交融 租房纠纷高效化解
在海清村,郑某与于某的租房纠纷同样考验着联调团队的智慧。一纸房屋租赁协议,因卖房引发的搬迁问题让双方僵持不下。于某守着修缮过的房屋不愿搬走,郑某急着交房急得直跺脚。
司法所与法庭工作人员踩着泥泞实地走访,既看到于某修缮房屋的付出,也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条款明理。“协议约定要遵守,但您的投入我们也记着。”法官的话像春风化雨,1个多小时的调解后,郑某退还租金、补偿2000元,于某限期搬离。为给双方吃下“定心丸”,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办理司法确认,让和解协议有了“法律盾牌”。
多方联动 姐弟重续同胞情
今年年初,男王某和女王某系亲姐弟,姐姐于多年前占用了弟弟的宅基地,如今,弟弟提出要姐姐拿5万元补偿款,却遭到姐姐的强烈反对,双方因此爆发了激烈争吵。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受理该起纠纷后,积极联系了平西法庭,为有效维护家庭的和睦,充分发挥诉前调解高效便捷的优势,加大巡回审判调解力度,经过平西法庭和平西司法所的共同调解,姐姐愿意拿出3万元补偿弟弟的损失,弟弟也不再坚持最初5万元的要求,在“巡回法庭+司法所”的联动调解模式下,姐弟二人重归于好。
1+1+1>3 联调机制释放基层治理新动能
从田间垄界到房屋租赁,再到家庭赡养,“两所一庭”联调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将“枫桥经验”化作看得见的民生温度。通过打破部门壁垒,这些矛盾纠纷无需对簿公堂,就能在基层 “一站式”化解,既节省了司法资源,又让公平正义以最温暖的方式抵达群众身边。
如今,在平西乡,“两所一庭”的联调模式已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道“新枫景”。它不仅是矛盾化解的“终点站”,更是群众信赖的“暖心港”。平西法庭将继续深化与派出所、司法所的协作,不断完善联调机制,用法治力量守护乡村和谐安宁,让这道“新枫景”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中愈发靓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