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


关注血小板 给健康筑牢防护墙
全媒体记者 王苗苗

《四平日报》(2025年6月10日) 06版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是一种起到血液凝固和止血作用的血细胞,就血小板相关医学问题,记者走进市中心人民医院,采访到血液科主任李亚娟,由她介绍相关健康知识。

记者:血小板的作用是什么?

李亚娟: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止血,当血管出现破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破损处,形成血栓,堵塞伤口,阻止血液继续流出,起到止血的作用。

修复血管,血小板可以释放出一些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帮助维持血管的完整性。

记者:血小板减少的定义是什么?

李亚娟:一般来说,成年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时,就被认为是血小板减少。

记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李亚娟:生成不足,造血原料缺乏,会影响巨核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骨髓疾病,会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生成减少;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磺胺类药物、抗癫痫药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受抑制;破坏过多,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使血小板被免疫系统错误地识别为外来抗原而遭到破坏;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可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以附着在血小板表面,导致血小板被破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微血管内广泛聚集形成血栓,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分布异常,当脾功能亢进时,脾脏会过度破坏和扣留血小板,使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

记者: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

李亚娟:最常见的是皮肤出现出血点,针尖大小,多分布在四肢、躯干等部位,也可见大片状瘀斑,还可见于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等;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泌尿生殖道黏膜等都可能出现出血现象,表现为呕血、黑便、血尿等;严重血小板减少时,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甚至危及生命。

记者:有哪些诊断方法?

李亚娟:血常规检查、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凝血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记者:有哪些治疗手段?

李亚娟: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由特定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感染相关的血小板减少,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等特殊治疗。

记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哪些?

李亚娟: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类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血小板的生成。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

选择合适运动,可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和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还要注意避免快速奔跑、急刹车等可能导致碰撞的动作。

避免增加腹压动作,要尽量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长时间弯腰搬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因为腹压突然升高可能导致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增强体质。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的药物,在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自己血小板减少的情况,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或减少的药物。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血小板影响小的药物。

预防感染,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减少感染的机会。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就医治疗,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密切观察病情,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皮肤有无新的瘀点、瘀斑,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血尿等出血症状,以及有无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可能提示颅内出血的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