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产增效强信心 金穗铺就振兴路 ——双辽市水稻种植业发展走笔 |
通讯员 刘津玮 于嘉宇
双辽市高度重视种植业结构调整,各沿河乡镇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准备充分 干劲十足
走进新立乡,在广袤的水田之间,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轰隆隆的农机声不绝于耳,旋耕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翻搅起黑色的泥土,与清水交融,逐渐形成细腻均匀的泥浆。村民们头戴草帽,挽起裤脚,在水田边密切关注着农机作业情况,不时交流着今年的种植计划,他们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为确保春耕工作顺利开展,新立乡提前谋划,积极组织,乡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从泡田时间、水位控制到打浆深度,都进行详细讲解。新立乡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看着眼前忙碌的春耕场景,双龙村的村民们高兴地说:“每年春耕是最累的时候,但也是最有盼头的时候。”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水田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金秋时节稻浪翻滚、稻谷飘香的丰收盛景。水田中翻涌的泥浆,是土地的新生,也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机助力 提升效率
在柳条乡白牛村的水田里,机械抛秧的场景较为壮观。以往手工插秧的繁重劳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大型水稻有序抛秧机在田间轰鸣作业。农机手与装秧员默契配合,机身后端横臂抛撒出的秧苗,有序地栽植出13行整齐的稻苗,随风轻舞。大型抛秧机作业效率明显提升,一台机器仅需16分钟便能完成2000平方米水稻秧池的抛秧作业,效率远超传统插秧和人工抛秧。
双辽市农机总站负责人介绍道:“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节约成本。由于秧苗无缓苗期且分蘖率强,因此能够实现节本增效。每台机器每天可抛秧6公顷左右,效率比其他插秧机要高出80%以上。”
优化布局 打造品牌
在东明镇,水稻种植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镇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4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在品种布局上,东明镇坚持优中选优。以中科发五、超级稻系列等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力军,大胆创新尝试,从黑龙江引入试验新品种松科粳119,种植面积为5公顷,为全镇水稻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东明镇将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增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为水稻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东明镇还将积极探索产业升级路径,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模式,精心塑造“东明稻香”特色品牌,聚焦高端稻米产品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全方位提升稻米附加值,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