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


金榜题名 筑梦远航
——读《金榜题名: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四平日报》(2025年6月9日) 07版

刘昌宇

自古以来,金榜题名就是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事。它不仅是对一个人能力与学识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人生激励也是莫大的。太学问道所著的《金榜题名: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人民邮电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状元,聊到近现代高等学府培养的精英,道尽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深厚意蕴。

作者沿着历史的脉络,聚焦古今学子在求学、问道、研读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展现了近现代高等学府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广大学子的榜样指引。千百年前的状元佳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百年学府的峥嵘岁月,诉说着理想的坚守;字里行间传递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从满腹经纶的博学才子到学贯中西的当代“学霸”,从文脉悠长的历史名校到紧跟时代步伐的一流学府,作者用一个个翔实而生动的案例,叙说着中国教育跨越千年的勃兴之路。古代科举制度的兴盛与衰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这些公众普遍关注的历史面貌,在书中都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作者以其精细的考证,用“史”“实”相结合的论述方式,有力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对知识的无尽渴望。

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华夏状元谱”详细介绍了历史上众多状元的故事,从唐代状元孙伏伽的寒门逆袭,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热血;从父子状元的家风传承,到状元皇帝的传奇人生。生动呈现了他们的生平与成就,展现了科举制度下的人才选拔与个人奋斗,千年前的考生也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第二章“神州学府录”聚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详细剖析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与学术成就,阐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历程。通过揭秘这些高校的百年风云,让当代学子进一步触摸到理想大学的精神脉络。第三章“蟾宫青云志”则从文化寓意角度,解读了“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等科举成语,展现了科举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原来学子们在象牙塔中构筑的梦想,早被古人写进了诗词歌赋的浪漫里。

纵观这些古代的优秀学子们,之所以能在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苦境里以书为乐,通过自己的勤奋攻读做到了一举成名天下知。盖因他们秉持着求知的梦想,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执着的坚守,跨过了一座座横亘在面前的“书山”,最终成功地抵达了知识的彼岸。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热血与励志。比如吕蒙正,从一贫如洗的农家子弟蜕变为万众瞩目的状元,他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还有柳公权,少时因字迹潦草饱受家长和老师批评,后来目睹到无臂老人勤奋练字,深受震撼,遂通过不懈努力,终成一代书法大家。总之,这些状元们不仅是成长中的逆袭,更是时代精神的缩影,他们的故事能给当下的我们带来无尽的启发与鼓舞。

书中,对众多名校的解读也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北大、清华这些源远流长的名校,它们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还以广阔的胸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自觉对标全球先进学府,在兼收并蓄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全社会培养和造就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名校没有躺在荣誉簿上“睡大觉”,沉溺于排名的纷争中,而是时刻把目光聚焦于世界最前沿的学科,力求用科技和创新这两个有力的抓手,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些名校不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是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强基固本,扩大优势,逐渐缩小与世界名校之间的差距。这些名校的蝶变之路,是古为今用和洋为今用的相互融合,是中国人也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的鲜活例证。亦是时代的造就,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砥砺前行、不断进步与开放的生动写照。

《金榜题名: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古今教育的面面观,从学富五车的状元郎,到立德树人的高等学堂,一代代中国人满怀着炽热的理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执着地奋进在求知的路上,书写出一个个精彩的篇章。它也将激励无数学子乘风破浪,不惧山高水长,在柳暗花明的境地中,去实现金榜题名的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