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小驿站传递“大温暖”
——铁西区四季阳光物业打造“暖蜂驿站”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四平日报》(2025年5月22日) 08版

全媒体记者 邵杰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汗水浇灌美好。铁西区四季阳光物业积极响应社会关爱户外劳动者的号召,在小区门卫室创新打造“暖蜂驿站”,将方寸之地转化为传递社会温情的枢纽,探索出一条兼具实用性与人文关怀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科学规划功能分区 打造多功能服务阵地

“暖蜂驿站”打破传统服务空间的局限性,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核心,构建起“补给休息+人文关怀+文明宣传”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让小小驿站承载多重社会功能。

在补给休息区,物业深度调研户外劳动者实际需求,配置了一系列“刚需”设施。24小时冷热饮水机、微波炉等解决了户外工作者“喝热水难、吃热饭难”的难题。快递员小李感慨:“以前送餐间隙只能随便找个角落凑合,现在驿站的微波炉能加热饭菜、喝口热水,感觉特别温暖。”共享充电宝、电动车打气筒等设备,更是解决了他们设备续航的后顾之忧。值得一提的是,驿站内还设置了小区平面图与楼号指引,不仅方便外卖骑手快速找到住户位置,也优化了社区服务效率。一次,新入职的外卖员小王在驿站指引下,仅用几分钟就找到小区内的偏僻楼栋,大幅提升了外卖人员的配送效率。

人文关怀区的“双墙”设计成为驿站的一大亮点。暖心墙上,物业精心拍摄并展示户外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场景,搭配居民手写的感谢信,让劳动者感受到尊重与认可。环卫工人张女士看着自己清扫街道的照片登上暖心墙,激动地说:“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工作这么有意义,被大家认可的感觉真好!”业主便签墙则成为居民与户外劳动者情感交流的桥梁。居民们纷纷写下“辛苦了!”“注意安全!”等暖心话语,外卖骑手也会留下感谢留言,一来一往间,不同群体的隔阂逐渐消融,驿站成为社区情感联结的温馨港湾。

文明宣传区通过制定驿站文明公约,张贴“禁止吸烟”“轻声交流”等标识,潜移默化地引导使用者自觉维护环境秩序。同时,物业还定期组织驿站开展宣讲活动,并邀请户外劳动者共同参与,让驿站成为社区文明实践的微阵地。一位快递员表示:“这里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让我们更懂得文明使用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明确管理责任机制 保障驿站长效运行

为确保驿站持续发挥作用,四季阳光物业建立“专人专责”的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管理模式。每个驿站都指定保安队长或班长担任站长,全面负责驿站运营。站长不仅要监督设施维护、及时补充耗材,还要处理突发需求、调解使用矛盾。一次,两位外卖骑手因充电插座使用产生争执,站长及时介入调解,既化解了矛盾,又完善了充电插座使用规则。

此外,物业还建立了“问题发现——响应——解决”的快速处理机制。使用者可通过物业客服热线或线上平台反馈问题,物业在24小时内响应处理。同时,服务台账详细记录设施维护、使用者反馈等情况,为持续优化服务提供依据。例如,根据骑手提出的“希望增加折叠桌椅”的建议,物业迅速采购安装,让驿站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完善维护保障机制 提升服务可持续性

“暖蜂驿站”实行“日检周修”维护体系,确保服务质量始终在线。每日清晨,保洁人员对驿站进行全面消杀,补充饮用水、应急药品等耗材;傍晚,工作人员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小故障。物业每周安排专业维修人员对饮水机、微波炉等设备进行维护,保障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便民资讯栏的动态更新也是驿站服务的一大特色。物业定期发布社区的活动通知、健康养生知识、安全提示等内容,既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实用信息,也增强了驿站的服务功能。在夏季高温天气,驿站及时更新防暑降温小贴士,并免费提供防暑药品,受到户外劳动者的一致好评。

四季阳光物业“暖蜂驿站”的实践证明,看似微小的服务空间,蕴含着基层治理的大智慧。通过功能集成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长效化的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户外劳动者的实际困难,更搭建起社区情感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群体间的理解与融合。四季阳光物业将继续探索“驿站+”模式,将更多社区服务功能融入驿站,让这份温暖惠及更多群体,为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