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砚田深耕传薪火 丹心不改翰墨香
全媒体记者 李雪

《四平日报》(2025年4月10日) 08版

宣纸铺展,墨香氤氲。年过七旬的刘彦明手握毛笔,笔锋在素白之上游走如龙,时而顿挫如松、时而飘逸如云。多年来,笔墨是他最忠实的伙伴,从青丝到白发,从临摹碑帖到自成一家。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资深会员,他不仅以精湛的书艺闻名,更以一颗赤子之心,将中华文化融入每一笔中。

刘彦明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人,自幼家境贫寒,17岁参加劳动。到了1980年,他被召入财政所,成为一名出纳员。“当时因工作需要必须写好字,但我是初中学历,又在农村劳动7年多,根本写不好文字。”然而,要强的刘彦明每日勤奋练习,学习术语知识和书写能力,每天保证三四个小时不间断临贴,经过不断的努力,刘彦明的书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在当时小有名气,他的书法作品也入围了县、市和省级大展。

2004年,刘彦明首次投稿国展。“当时参加的是在书法界影响很大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说实在的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但这确实是书法研习中的重要考验,我就投稿了。”刘彦明告诉记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2004年3月末,刘彦明的入展通知在报纸上发布。在这以后,刘彦明的作品又入展“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双国际书法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等。

一晃到了花甲之年,刘彦明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不能过于劳累,但是他想把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喜爱书法的年轻人,于是他创建了墨耕堂书法工作室。工作室多名学员先后在省、市书法展中获奖,有的学生还创办了自己的书法专业辅导班,刘彦明很是欣慰和满足。“我练习书法的同时也把我儿子的书法兴趣带动起来了,他也参加过多次国展,并完成了书法创作方向研究生学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我也算完成了书法的传承,现在我的孙子也一样喜欢书法。”刘彦明笑着说。

夕阳斜照,映在刘彦明案头未干的字迹上,那苍劲的笔力里,蕴藏着70多年的沉淀与从容。他说:“书法是一生的修行,只要手能握笔,心便不老。日后,我会继续研习书法艺术,不断增加文学修养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