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化解跨省农机网购纠纷 |
本报讯(通讯员 张馨月 任青阳)“三次上门见不到人,法官半小时就帮我们解决了!”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农民胡日沙夫妇站在铁西区人民法院门前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这起跨省农机网购纠纷的快速化解,展现了基层法官“案结事了”的司法担当。
今年初,胡日沙夫妇通过某视频平台向某农机公司订购配件并全额付款,却遭遇“失联”。他们三次跨省奔波,连公司大门都没能进去,负责人避而不见,业务员“离职”,客服电话无人接听。无奈之下他们走进铁西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承办法官王富佳接到案件后,通过大数据锁定涉事企业信息,多次拨打电话终于联系到该企业负责人。
庭前调解时,王富佳逐条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展示平台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面对企业代表“业务员离职、公司正在调查”的托词,王富佳打开法院执行案例库:“某企业因拖欠货款被列入失信名单后,招投标受限、贷款受阻,这些风险贵公司同样面临。”
考虑到农户生产经营需求,王富佳确定了全额退款的具体时间和调解方案,既保障权益又给予企业缓冲期,得到双方的认可,调解协议当场达成。
“他们距离咱这里200多公里,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必须快办快结。” 王富佳和助理现场制作调解书。
“法官连聊天记录里的还款日期都标记了,比我们自己记得还清楚。”胡日沙妻子说,“法官帮我们省了路费,还处处为我们着想,你们真是人民的好法官。”
这场仅用28分钟的调解,浓缩了法官15年的办案智慧。从证据链精准构建到法律条款信手拈来,从科技赋能到人文关怀,王富佳用专业与温情诠释了新时代司法形象。目前,铁西法院已针对网络交易纠纷推出“线上调解+电子送达”专项服务,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这起“小案”的高效化解,彰显了“民生无小事”的司法理念。正如胡日沙夫妇所言:“法官不仅讨回了公道,更让我们相信法律的力量。”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样的司法温度正悄然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