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贤融慧强根基 提质增效谱新篇 |
铁东区以“人才强区”战略为引领,紧扣“提质增效”和“聚贤融慧”两大核心,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服务升级,构建起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为区域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谋篇布局,构建党管人才“四梁八柱”。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双组长”制强化统筹协调,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印发《铁东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机制,动态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5家,其中,新增成员单位5家,修改完善工作职责内容26条,推动责任落实到岗。整合农业农村局、工信局、人社局等11个部门资源,完成13类人才信息采集,精准画像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方面人才,建成贯通全区的人才“数据池”,为靶向引才、科学用才提供了数据支撑。
精准施策,激活人才增量“一池春水”。跳出地域限制,从“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广聚天下英才。深挖域外四平籍人才资源,建立“域外人才信息库”,配合市里开展“情系英城发展恳谈会”,两年来,共吸引15名企业家回乡考察。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开发政策性岗位232个、社会性岗位2047个,毕业生和招聘单位签订就业意愿书231人。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扶持大学生企业落地,让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选派3名硕博人才到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5人被提拔至重点股级岗位,2人晋升副局级领导职务,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搭建平台,培育乡土人才“雁阵集群”。立足乡村振兴需求,创新打造“2+4+N”乡土人才实训体系。与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四平职业大学等高校共建 “铁东乡村振兴学院”“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整合电商平台、循环养殖、特色文化、红色教育四类实践平台,融合科技小院、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体资源,形成“理论 + 实践”双轨培育模式。全区开展电商人才培训20余场,助农销售农产品50万元;举办养殖技术培训45人次,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开展满族文化、非遗传承培训250人次,活化地方文化资源;红色教育基地接待参观1800余人次,打造党性教育“红色熔炉”。此外,“雁阵齐飞”工程累计培训乡土人才400人次,培育出“电商达人”“养殖能手”“非遗传承人”等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138人。
优化服务,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优化人才服务,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升级为正科级单位,扩充编制、提升规格,为人才晋升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档案管理、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事项“一窗通办”,全年规范整理50余位硕博人才档案。深化“就业援藏”工作,组织日喀则在平就业高校生开展足球友谊赛、书法交流、红色教育等活动,拍摄纪录片《我在四平挺好的》,记录藏汉青年交融故事,通过搭建文化互鉴平台,推动汉、藏、满民族文化“三溪汇聚”,奏响民族团结与区域发展的“和谐乐章”。
(铁东区委组织部 刘悦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