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

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聚焦县委全会和重点工作部署会关于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破难题、补短板,持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服务全县大局能力。
实干展现新作为 实绩践行新担当
——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持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记事

《四平日报》(2025年3月21日) 05版

通讯员 伊宣

聚焦堪当重任

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年龄结构不断优化。迅速落实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成为全市唯一完成各年龄段年轻干部配备任务的地区,去年11月被四平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待遇保障不断夯实。率先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政策,将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最低标准从180元调整到330元,最高标准从360元调整到690元。率先推行不超过50%的乡镇按照规定档次标准上浮30%政策,黄岭子镇、河源镇等5个距县城较远乡镇工作补贴提高128.93元,达到月人均558.68元。干事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办干部教育培训42期,培训8100余人次。大力推进“四位一体”发现培养管理体系,集中培训35周岁以下年轻公务员597人次,举办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和基层治理培训班,培训公务员119人次。担当意识不断强化。“践行正确政绩观 助力振兴新突破”担当作为典型案例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经验做法,被市委组织部作为“深入斗争一线考核评价干部”典型案例推荐到省委组织部。

聚焦夯实堡垒

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

村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持续推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群雁”计划,储备高质量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374人,40周岁以下占比70%;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5%,超出省定标准5个百分点。阵地建设持续加强。在农村打造具备老年活动、课后看护等功能的服务型村级党组织阵地10个,在城市设计“教育型”“医养型”等15种服务模式,成功打造福庆运动型社区、福宁医养型社区服务品牌,经验做法被吉林日报宣传推广。造血能力持续提升。在农村,打造三道庭院辣椒等特色项目40个,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400万元以上,伊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验做法被新华社、中国县域经济报等媒体推广。在社区,创新方式引进合伙人45家,福安袜厂和福康睫毛厂带动百余名居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6万元。制度建设持续完善。创新实施“一主四辅、五联五促”联建共建模式,共成立联合党组织17个,辐射带动104个村,带动各联建产业增收1800余万元,经验做法得到市委高度认可,在学习强国等多家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制定社区规范化管理五项制度,落实“日常工作在网格”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吹哨报到”联络机制,完善网格职责准入等系列制度,理顺职能部门与乡镇街权责边界,选派县直较大部门“一把手”担任社区“第一书记”,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清退违规借调人员61名,为基层“松绑减负”。

聚焦发展需求

人才招引工作取得新成绩

围绕全县主导产业领域紧缺人才需求,专项引才79人,创历史新高。引进教育、卫生领域紧缺专业人才77人。依托“校企联盟”机制,累计签约“周末工程师”70余名,开展技术攻坚200余次。出台《满乡人才新政五条》,建成人才公寓30套。

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人才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让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将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平台、深化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伊通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