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先锋书写时代答卷 ——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地直街支行行长赵寒冰 |
全媒体记者 高鸿
在四平金融领域深耕30余年的“老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地直街支行行长赵寒冰,以全身心服务客户为宗旨,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用“金融为民”的初心与智慧,带领团队将一家普通储蓄所打造成存款规模突破10亿元的区域标杆,更以“客户倍增”计划、“智慧服务”模式等创新实践,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智慧服务破局:从传统柜台到数字生态的蝶变
2015年,赵寒冰刚成为行长的时候,地直街支行日均业务量超500笔,柜台前常排起长龙。他敏锐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破局关键。他通过细分客户群体,力推网上银行业务,主动为老年客户安装网银设备,手把手演示操作流程。“赵行长教我用手机银行,现在缴水电费、买理财都不用跑银行了!”退休教师张女士说。
他更创新性地将“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融合。在社区开设“金融微课堂”,讲解反诈知识;与商超合作推出“积分换购”活动,将金融产品嵌入百姓日常消费。这些举措让地直街支行从“冰冷的交易场所”变身“温暖的生活驿站”,客户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
精准施策突围: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矩阵
面对银行业同质化竞争,赵寒冰提出“差异化竞争、精准化服务”战略。他带领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发现本地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为6家规模企业、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方案,资金留存率达30%,成功打造“银企合作生态圈”。
在业务领域,他以“客户倍增”计划激活存量资源。2024年,支行通过老客户转介绍新增优质客户300户,资产增量超3000万元。“金融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与客户共成长。”赵寒冰的理念在一位私营业主身上得到印证:当得知客户有2000万元短期闲置资金,他连夜设计理财方案,不仅为客户创造30万元收益,更赢得其追加1000万元存款的信任。
凭借“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地直街支行存款规模年均增长12%。2024年,客户规模达到4万余人,各项存款规模突破10亿元大关,多项业务指标稳居全区首位。2025年一季度,打造客户财富中心,客源稳定,实现了业务开门红,资产净增2000余万元。
匠心管理筑基:锻造风控与服务的“双引擎”
在赵寒冰办公室的墙上,“每天前进一小步、永远真心为客户”的标语格外醒目。他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每个环节:建立“客户画像”系统,实现服务精准触达;推行“服务明星”评选,将柜员绩效与客户评价挂钩;创新“晨会微分享”机制,让员工轮流讲解业务案例。这些举措让团队凝聚力大幅提升,支行连续五年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
风控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他主导建立“三维防控体系”:通过员工行为排查、案例警示教育、全流程风控监测,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一次客户资金异常流动预警中,他带领团队快速响应,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为客户挽回损失50万元。“我们不仅要做‘赚钱的银行’,更要做‘放心的银行’。”赵寒冰的话掷地有声。
履职为民担当:在服务社会中践行金融初心
作为民革党员和政协委员,赵寒冰积极参政议政,将金融工作研究与参政议政相结合,深入调研民营经济融资困境,撰写《关于落实金融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措施。针对民生痛点,他提交的《关于加强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建设的建议》被纳入市政协重点提案,为地方发展贡献智慧,促成四平区域200个社区配备急救设备。
“金融的价值不仅在于数字增长,更在于服务社会。”他牵头成立“金融助农先锋队”,为农户提供免息贷款、技术培训,每年50余农户,每户3万-5万元,每年300余万元从省邀请农业专家讲解农业技术知识。组织员工参与公益献血、扶贫助学,累计捐款超10余万元。这些行动让地直街支行成为百姓心中“有温度的银行”。
从三尺柜台到时代舞台,赵寒冰用34载坚守诠释了金融人的使命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地直街支行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普惠金融的“播种机”。当被问及未来愿景,他目光坚定:“我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服务为墨,在金融助力东北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