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


破题DeepSeek时代
庄力

《四平日报》(2025年3月13日) 01版

当DeepSeek以颠覆性的技术重塑知识生产模式时,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抽象概念,而成为撬动变革的现实力量。面对这场技术浪潮,体制内工作人员既不能以“铁饭碗”心态故步自封,也不必陷入“技术替代”的无谓焦虑,唯有在知识升级与能力重构中找到自我坐标,才能将技术压力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

技术迭代正在重新定义传统价值。一直以来,数据整理、公文处理、文稿撰写等事务性工作占据机关工作人员大量精力,而DeepSeek的智能检索与生成能力,可将这类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杭州市以“人工智能+”为强劲引擎,实现试点行业环评报告“智能生成+智慧审批”双突破,达成30分钟自动生成环评报告、15分钟完成报告审核。工作人员得以将精力转向流程优化与服务创新。这说明,技术赋能不是岗位的消失,当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逐渐被新技术接管,人的核心作用必然体现在决策判断、价值创造等不可替代的能力上,真正的公共服务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主动突围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广西一名县委书记要求干部最少要掌握两个人工智能(AI)工具的消息,激起层层涟漪。在DeepSeek冲击下,拥抱AI已成为新时代公务人员的必修课,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体制内工作人员只有以“本领恐慌”的清醒认知,通过不断学习并运用新技术,主动更新知识体系,不断重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