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融,湿地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 ——四平西湖湿地公园春日见闻 |
|
全媒体记者 唐亚江
惊蛰过后,四平西湖湿地公园缓缓展开了一幅春日的画卷。河面上的薄冰在流水的轻抚下发出清脆的“咔嚓”声,破碎的冰晶如雪花般落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站在观景台上远望,靠近岸边的冰层被暗流悄然啃噬,变得支离破碎。在挡水坝处,河水裹挟着碎冰猛然撞向堤岸,溅起层层水花,与水面的波光交织成春的序曲。
在铁西区苹果社区居住的刘剑波,穿着藏蓝色休闲外套,从容地沿着北河岸边的亲水平台步道向南漫行。作为四平客车厂的退休工人,他与老伴每月共有6700元的稳定退休金。刘剑波轻轻抚摸着栈道上的圆形木桩,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感慨道:“想当年,客车厂电焊车间火花四溅,组装车间热火朝天,就盼着能把那面流动红旗稳稳拿下。”如今,刘剑波每天都会来到这片曾经被称作“臭水沟”的湿地公园散步。
望着浅滩岛屿和波光粼粼的水面,刘剑波忍不住感叹起来:“以前咱们努力造车,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干。你瞧瞧现在,这湿地变化多大呀,也带着城市一块儿发展起来了。不管啥时候,说到底,靠的都是一股子拼搏的劲儿啊!只要有这股子劲儿,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这时,不断有居民沿着蜿蜒的木栈道悠然漫步。堤岸的垂柳已抽出泛黄的新芽,宛如春姑娘撒下的绿色请柬,传递着春的讯息。细长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几只小鸟欢快地蹬着树枝,一个纵身跃入半空,为这幅流动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附近的大禹奥城小区,陈淑清的手机正播放着欢快的《好日子》。她双手轻快地摇动,熟练地跳起倒步舞,发梢间的银丝在春风中轻轻飞扬,尽显优雅与活力。这位热爱生活的小学退休教师,尽管退休金不算丰厚,却将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
陈淑清指着水面的波光,满脸笑意地说道:“以前这条河又脏又臭,简直不堪入目。可现在呢,河水清澈见底,环境美不胜收,就连白鹭都成群结队地飞来栖息。你瞧瞧这水质,空气里都弥漫着甜味儿呢,政府投了两亿多元钱治理这条河,还精心打造了湿地公园,这可真是给咱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啊!”
不远处,市南北河管理中心员工正在开展大规模清理行动,铲除河道杂草,提升水域环境。只见他们手持镰刀细致地割着浅滩上的水稗草,用麻绳紧紧捆绑好,在栈道内外接力传送,通过手抱肩扛送到公路旁的运输车上,合力守护碧水清波。
从曾经的“污水沟”华丽转身为如今的“城市会客厅”,西湖湿地的巨大蜕变,无疑是四平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生动注脚。2016年启动的湿地综合治理工程,投入2.16亿元用于河道改造,更以创新的理念将防洪、生态、景观功能巧妙融为一体。如今,这片占地84.64公顷的湿地,宛如一座天然的生态宝库,默默地涵养着水源,调节着区域气候,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吉林大学教授李北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片湿地成功让东北城市突破了生态困局,更为黑土地农业与城市发展寻得了宝贵的平衡点。”
正午时分,阳光渐浓,洒下一片温暖。几位老人惬意地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轻声唠着家常,聊着过去与现在的种种变化,欢快的笑声随着春风悠悠地飘到河面上。
此时,水声潺潺、风声飒飒、春季清河、人声笑语与鸟鸣啁啾相互交织,共同谱写出一曲属于新时代的西湖湿地交响诗。这美妙的旋律似乎在深情诉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英城沃土,每个人不仅是生态治理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积极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