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


拄木棍送外卖, 45岁的他扛起家庭重担
全媒体记者 唐亚江

《四平日报》(2025年3月3日) 08版

在四平的大街小巷,你或许不经意间与他擦肩而过,却未曾察觉,这个普通身影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强大力量。他,叫王永恒,今年45岁,家住铁西区北沟街,一个穿梭于城市烟火气中的平凡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活成了自己期许的模样。

王永恒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优渥,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妻子辛苦打工,儿子正在读高中,承载着一家人的殷切希望。曾经身为企业电焊工的王永恒,待岗之后,为了家庭的生计,毫不犹豫地投身外卖行业,这一坚守,便是整整五年的漫长时光。每一次接单,都是他对家人沉甸甸责任的切实履行;每一次送达,都是他为家庭构筑温暖港湾的坚实砖瓦。

他的一天,被忙碌紧紧填满。每天上午9点,当钟声敲响,王永恒已准时就位,戴上头盔,骑着那辆熟悉的摩托车,风风火火地踏上送餐的漫漫征程。他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千家万户送去生活的便利。直到中午时分,他才稍作休息,短暂地缓解一下疲惫。而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送餐工作,一直忙碌到半夜12点,待城市进入梦乡,他才拖着困倦的身躯,缓缓驶向家的方向。

去年,王永恒每月收入约7500元。今年,尽管收入有所下滑,降至6000元左右,但每一分钱都饱含着他对家庭的深情守护。他将每月辛苦赚来的钱,交给妻子保管,一心只为把孩子培养成人。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对这个坚强的男人发起考验。一个月前,一场意外突如其来,他的左腿受伤,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但生活的压力容不得他有丝毫退缩与软弱。王永恒迅速调整状态,拄起一根1米长的方形木棍,继续奔跑在送餐路上。

王永恒的脚步不再轻快,一瘸一拐的身影在城市的喧嚣中格外醒目,每一步都饱含着生活的艰辛与不屈。每次取单后,他都熟练地将木棍放在摩托车后部,强忍着疼痛,坚定地驶向一个个目的地。他依靠药物缓解伤痛,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坚持着,只为能给家人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

“上下楼的时候,这根棍儿可帮了大忙,能给我省点腿力。”“咱们干这行,多跑几单,多劳多得嘛。”王永恒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生活的坦然接受与勇敢担当。

“干吧,要不然咋整!我必须得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帮他找个稳定工作。”王永恒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这不仅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庄重承诺,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采访仍在进行,王永恒却突然焦急起来,眼神中透露出对时间的紧张与担忧:“不行了、不行了,我得赶紧走了,要不时间来不及了。”话音刚落,他迅速用髋骨抵住外卖箱借力,动作娴熟地收好木棍,快速瞥了眼后视镜,然后猛拧油门,摩托车如离弦之箭般拐出一个弧形弯,疾驰而去。

路灯昏黄的光亮将他的身影时而折叠、时而抻长,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印记。

/ 记者手记 /

王永恒,一位平凡的外卖骑手,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丈夫。他没有豪言壮语,却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的内涵。生活的压力与意外的伤痛,并未让王永恒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干吧,要不然咋整”这般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在困境中咬牙坚持,展现出强大的抗挫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平凡的日子里努力创造价值。在四平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像王永恒这样的普通人,他们为生活奋力拼搏,为梦想执着坚守,用各自的微光,璀璨了城市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