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


浅忆“侠之大者”
魏立强

《四平日报》(2025年2月28日) 07版

由徐克导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今年春节的贺岁档影片之一。我与爱人、儿子在大年初一就购票观看了这部电影。电影的上座率很高,大多数人是金庸迷,观影的初衷是对金庸先生的致敬与缅怀,也怀有对小说中“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的激发和崇敬。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观影人群年龄偏大,大都是痴迷金庸武侠小说。二十世纪,香港武侠小说风潮云涌,一经在内地出版发行,迅疾在大陆掀起一股“武侠热”。热度最高的武侠小说家莫过于金庸、梁羽生,还有台湾的古龙等。金庸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级的人物。他的小说几乎都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民间人物,真实的历史人物往往会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弘扬家国情怀、侠义精神,歌颂真挚爱情、贬斥人性丑恶,还有他营造出的纷繁的江湖世界、具象化的武功招法、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无不引人入胜。就连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中也有金庸的读者。有人评论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这种传播影响力,与北宋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一般。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诗是金庸小说十四部作品书名的“首字”组成。金庸小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记得当年看金庸小说的时候,那时正在上中学,一个暑期,村子里回来一个同学,他在县城的师范学校上学,不土气、见识多,毕业后还能有一份老师的工作。这一切着实让人羡慕。他来我家和我兴致勃勃地谈起金庸的小说: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等。当时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金庸小说,但只凭他绘声绘色地讲述,就觉得心驰神往,真想一睹为快。

那个年代,如果真想看到金庸小说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农村,极少有人能买得起这种价格不菲的“闲书”。即使是想租书看,我们这样偏僻的乡镇也租不到。好在班上有位同学,家境优渥,竟买了金庸的全套小说。我们欢呼雀跃,竞相传看。拿到小说,夜以继日“攻读”,藏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或者点着蜡烛,这种“秉烛夜读”,时常会因为太专注,被蜡烛燎到头发。还会被家长发现而被斥为“不务正业”;就是在课堂上看金庸小说也时有发生,我记得有次上课把小说放在课本底下“耍聪明”偷看,这当然逃不过老师的“法眼”,被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老师识破,当即把小说没收了。虽然故事未完,似乎已经没有“下回分解”了,我已经不记得老师是不是还给没收的小说,还是拿回家自己看了。

小说《射雕英雄传》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南宋末年,男主人公郭靖和另外一个人物杨康,他们的名字就是取自“靖康之变”的“靖康”二字。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被金国占领,南宋与金国长期对峙。小说中,南宋朝廷腐败,国力衰弱,面临着金国的威胁。 此时,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开始对金国和南宋构成新的威胁。小说后期,蒙古的势力逐渐渗透到中原地区。郭靖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出生在蒙古草原,父亲郭啸天是南宋抗金义士。郭靖自幼在蒙古长大,后来回到中原,成为抗金抗蒙的英雄。而杨康是郭靖的义兄弟,杨铁心的儿子,因自幼在金国长大,抵不住荣华富贵,最终背叛了南宋,成为金国的走狗。成吉思汗,一代天骄。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小说中他是郭靖的养父,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崛起和对中原的威胁。

这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导演徐克,据说是八三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执行导演。在众多改编为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作品中,当推八三版的由黄日华、翁美玲主演的电视剧为经典之作。一经内地电视台播映,当时可谓万人空巷。更为原著小说做了有力加持。黄日华演绎的郭靖憨厚、忠诚勇毅,侠义担当。郭靖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的形象被诠释得极为深刻。

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与原著故事情节作了很大的改动,也体现了徐克天马行空的一贯风格。除了人物姓名,其他的故事结构和叙事路径都和小说大相径庭,这可能与电影拍摄需要相关吧,就连“侠之大者”在小说中的提出背景也与原著相左。“侠之大者”的论述其实是出自金庸另一部作品《神雕侠侣》而非《射雕英雄传》。这一概念是郭靖在教导杨过时提出的,体现了金庸对“侠”精神的升华。不过在《射雕英雄传》中已有相关铺垫:在《射雕英雄传》结局部分(第四十回“华山论剑”),郭靖已展现出对“侠”的深刻理解:郭靖道:“但想如今蒙古大军南侵,大宋天下当真是危如累卵。襄阳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万百姓便尽为蒙古人的奴隶了。我亲眼见过蒙古人残杀百姓的惨状……若守不住襄阳,咱们不过是个死字,但若能为国为民而死,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

在《神雕侠侣》第二十回“侠之大者”,郭靖在襄阳城对杨过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

我参加工作之后,也买了一套金庸小说。这差不多距离我第一次看到小说已经有十多年了。无独有偶,我的80后侄子在参加工作,乔迁上了新楼之后,书柜上也添置了一套金庸小说集。90后的儿子,当时刚刚升入初中,也跨越了时代的界限,很快就成了金庸迷。我有一段时间昏天暗地的苦读金庸小说。初读金庸《射雕英雄传》还是少年时,少年时曾被玄幻的武功所吸引;再读金庸《射雕英雄传》恰是中年时,中年时看江湖似职场;复读金庸《射雕英雄传》已是壮年时,壮年时亦被“侠之大者”激荡心胸。

愿你我心中都有个“郭靖”。对他人忠厚、对事业忠诚、对国家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