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

守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基
聚焦主责主业 赋能经济发展

《四平日报》(2025年2月17日) 03版

本报讯(通讯员 于延武)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四平分行立足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发展定位,强化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着力推进“准、实、纾、严”一体化金融服务措施,为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更大金融作为。

“准”字当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立足“准”字,坚持把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先进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充分利用差异化信贷政策,成立金融服务“柔性”团队,启动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和限时服务模式,对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优先保障,为实体经济发展强力注入金融动能。截至202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0亿元,净增6亿元,贷款存量、增量均居四大行首位。针对高端制造业,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长18%;聚焦绿色金融,加快结构调整,主动靠前服务,实施“一户一策”,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信贷总量居四大行首位,占比达80.3%;围绕“专精特新”产业,发挥国有大行“头雁”效应,重点支持战略新兴项目建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新兴产业贷款比年初增长 15%。此外,该行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助力稳住区域经济基本盘,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跑出服务乡村振兴“加速度”

“实”字为要

农业兴则产业兴。该行深入践行服务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坚持“五个领先”标准,扎实推进三农普惠“头号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深耕计划”,聚焦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全力支持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针对特色农业,坚持“一县一产品”“一行一特色”,积极推广“粮农e贷”“农担通”“吉农牧贷”等信贷产品,采取农担公司、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担保方式发放贷款,满足差异化客户群体融资需求。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强化融资融智,推进“项目+农户”贷款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支持,有效拓展农业增值空间。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量身定做供应链服务方案,积极推广供应链贷款,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创新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全市县域乡镇选派农行干部到乡镇挂职金融助理53人、在村屯推选党员村干部担任“金融专干”725人,实现全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截至2024年末,该行涉农贷款增速 19.1%,居全省系统前列。

推动金融服务人民性落地落实

“纾”字解忧

信至诚惠自达。该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使命,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在为民服务和助企纾困中传递“农行温度”。针对普惠型小微企业实行贷款优惠定价、优先匹配信贷规模,推动普惠贷款“增量、提质、降本”。创新打造“数字化金融产品+微信申贷通道+减免降补服优惠措施”组合拳,全力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金融支持,推进新兴优质小微企业落地。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节省小微企业利息支出,减少融资成本。强化民生保障领域金融服务,加大个人贷款投放力度,以烟草、医疗、教育等专业场景推广“烟商e贷”“结算e贷”“商户 e贷”等产品,大力支持生产经营、消费贷款扩面升级。积极推广“农银e贷”系列产品,发挥“农补e贷”“e推客”“吉农云”“新农直通车”等获客渠道作用,满足个体业主展业创业金融需求。截至2024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净增5.2亿元,综合融资成本下降7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净增6.3亿元,增量居四大行首位。优化改进网点适老化服务,打造“适老化特色网点”,创建多维度专属服务区,提升适老服务水平。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开展反电诈宣传,加强银警合作,成功堵截多起电诈案件,深受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居民好评。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严”字管控

慎始敬终,行稳致远。该行牢固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理念,始终坚持风险关口前移,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核心,将稳健经营原则贯穿日常经营管理之中,确保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着力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有效稳住资产质量,全行账面贷款不良率控制在0.6%以内,资产质量连续多年保持金融同业最优水平。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增强新入职、新转岗、新任职、新提任“四新”群体合规意识,通过树立合规典型和薄弱单位帮扶,进一步提升合规文化水平。严防安全生产风险,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网络、运营、数据等安全管理,提升科技运维、应急和容灾能力。持续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对客户投诉较多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溯源整改,避免多次发生同类型投诉事件。2024年内控合规监督工作质量考核居全省系统首位,客户监管转办投诉率较上年减少50%,安全保卫工作被省公安厅、吉林监管局评为“安全保卫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