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儿圆 ■王雪岩(四平) |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片月饼一片情呀。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哪……”偌大的礼堂,旋转的舞台,美轮美奂的灯光,形象逼真的道具,一轮圆月挂在天上,百名兵娃唱响《八月十五月儿圆》,那是我心底的歌。
初识《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歌,是在音乐教科书上,那时候我幼师毕业,被分到新立小学当音乐老师,教一二三年级音乐课,每周18节,忙得不亦乐乎。《八月十五月儿圆》旋律轻快活泼,歌词简单易懂,孩子们爱唱,我就把它改成二部轮唱、小合唱,利用当副班主任的优势,偷偷带领孩子们在自习课上唱,歌声像长了翅膀,传出班级,传到校长的耳朵里。校长率领导班子来听,当场就让以我班为基础,成立校合唱团,参加区国庆汇演,并且指定就唱《八月十五月儿圆》。既然选了这首歌,我还得再用用心,把它变得更加唯美,更加动听。我连夜写了四部和声,让我爸我姐我弟陪我练,他们都说好听,我才收工。
第二天,校合唱团正式成立,面试选人,训练发声,给孩子们分声部,指导他们站队形,重点训练我班以外的孩子,让他们熟悉我的指挥手势。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理解歌曲,唱出情绪变化和美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弟把电视台的录像带帮我借来,让我姐把单位的录放机给我送来,让我爸把家里的18英寸波兰大电视帮我搬来,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电影《啊,摇篮》。
其实《八月十五月儿圆》还叫《爷爷为我打月饼》,是电影《啊,摇篮》的插曲。《啊,摇篮》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支由延安撤退的保育员队伍冲破艰险,安全撤出包围圈的故事。保育员老红军战士罗桂田当过马夫、司务长,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他善良慈祥,特别喜欢孩子,一次敌人来袭,他为了吸引敌人的强大火力,不幸被炮弹炸伤,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他忍着剧痛给孩子们做月饼,孩子们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罗爷爷静静地听着,孩子们以为他睡着了,他却在孩子们动听的歌声中长眠了……
看完电影之后,孩子们唱起来果然不一样了,更加懂得情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靠声音和表情的完美诠释,我们的《八月十五月儿圆》获得了区国庆汇演第一名,孩子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校长也偷偷抹眼泪。
打那以后,《八月十五月儿圆》成了合唱团的保留节目,必唱歌曲,凡有比赛、演出都唱,拿奖拿到手软,奖杯、证书和锦旗都摆在校长室里。市区领导来视察工作,偶尔会找我座谈,我也总有新想法,比如给合唱团起名叫“月亮之声合唱团”,申请买电子琴,准备合唱教室,给孩子们做演出服,一宗宗,一件件,一步步,统统到位,孩子们唱得更欢快动情了。
孩子们在长大,好多孩子由这首歌喜欢上音乐,一路学习,报考音乐院校,毕业后当老师,和我成了同行。我们之间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以带“月”字的歌曲,给所带的合唱团起名,每年的中秋节都唱《八月十五月儿圆》。一茬茬孩子毕业了,又一茬茬孩子走进了校园,合唱团如雨后春笋不断壮大,彩云追月、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城里的月光、弯弯的月亮、十五的月亮、舞月光、望月……那些带“月”的合唱团,成了市区的一道靓丽风景,陪伴着孩子们愉快幸福地成长。
此刻,场景切换,灯光璀璨,舞台亮丽,“中秋·国庆文艺汇演”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除了自选歌曲,我听到了20多首不同版本的《八月十五月儿圆》,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们“月亮之声合唱团”上演的情景剧《八月十五月儿圆》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光彩夺目,引人入胜。年轻的音乐教师们,找朗诵、加器乐、插舞蹈,把电影《啊,摇篮》改成情景剧搬上舞台,主题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贯穿始终。我看到了罗爷爷,看到了深蓝的天空,圆圆的满月,诱人的月饼,还看到了成群的兵娃娃,穿着绿军装,戴着绿军帽,飒爽英姿地走过,标准地敬着军礼……
这一刻,我在想,中秋节以月之圆满兆人之团圆,寄托思乡之情,感怀念亲之意,祈盼丰收富足,祝愿幸福美满,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尽己所能,带领孩子们过好中秋,致敬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舍生忘死的勇士们,知感恩,懂回报,惜幸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年年中秋,岁岁平安,家家团圆。我常扪心自问,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心音会铮铮作答,永远唱响《八月十五月儿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