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士郑洪轩的故事 单志 |
1938年,党组织调郑洪轩到抗大学习,郑洪轩接到通知后,从天津秘密乘船去香港,又从香港到广州找到八路军办事处,拿到介绍信后又去武汉,从武汉辗转至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最后到达延安。8月至11月,他在洛川抗大六大队十一中队学习,任救亡室军政委员。党组织安排他给各级领导与士兵作报告,讲九一八事变,讲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讲人民自发组织的抗日战争,讲东北人民的流亡生活,讲他如何策划和组织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等,这一系列的报告内容,给延安党政军各界人士以强大的精神动力。郑洪轩成了党中央所在地的抗日战争主讲员。12月,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在抗大每个大队选出五名勇敢、坚决、会外文、有斗争经验的党员到延安参加考试,成绩优异者调省公学。郑洪轩以90多分的高分被录取,入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班学习。
1939年1月,他在延安陕北公学研究班二队和栒邑五队任分队长。9月,调到设在甘泉的校部和关中荣校任政治处教务干部兼教员。1941年9月,在延安八路军后勤政治部和军委直属政治部担任军工科教育股长。当时,郑洪轩经常跟随领导到各兵工厂检查和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经常给工人做时事报告。在抗大期间经常与吴玉章、林伯渠、朱德等老革命家见面,聆听他们的教导,深受教育。
在延安整风期间,郑洪轩得了肺结核病,在医大治疗。病情好转后到八路军卫生部和总政治部干休所疗养,为医科大学代讲化学课。并写下《看秧歌》《延河愤——1938年日机轰炸延安历闻》《毛主席开群众大会》《别了,延安》等六七篇文章。郑洪轩在《延河愤——1938年日机轰炸延安历闻》中写道:1939年11月至1941年8月,日军飞机不时对延安进行轰炸骚扰,仅1939年11月20日、21日两天,日军对延安进行的轰炸,投弹159枚,炸死炸伤延安军民152人,炸毁民房380间,还炸死牲口90余头。在陕北公学学习的郑洪轩,躲进了附近的防空洞。他还未坐稳,敌机从东向西一连串投下炸弹,“轰!轰!轰!”防空洞被震得摇晃着,哗哗落土。大家闭上眼睛,捂上耳朵。爆炸声停止了,个个惊魂未定之时,敌机又从西返回,由西向东轰炸,又是一连串的爆炸声,一声比一声大,有的炸弹就在防空洞口附近爆炸。轰炸声终于停止了。大家胆战心惊地走出防空洞。郑洪轩看见,不远处一个炸弹坑旁卧着一个人,“走近一细看,是一个穿着灰色新军装的青年,身上压了很多土,并无血迹,已停止了呼吸”。郑洪轩估计这位女同志是卧倒时胸部接触了地面而被震死。这时有人告诉他,这可能是昨晚在西北旅社新结婚的四对青年中的一个。郑洪轩后来遇到轰炸就提醒大家说:卧倒时不要让胸部接触地面。
在陕北公学学习的郑洪轩见证了光华书店的惨象:“我随着卫生机关同志和一些八路军战士走向光华书店。当路过师范学校门前时,看见石狮子上有很多血迹但未见尸体,还看见一个浑身是血的同志,踉跄着走向北门。”“这时从光华书店方向传来了被炸碎尸体的腥臭气味,再走不远,在光华书店下边炸弹坑周围的血泊中横七竖八都是伤员和尸体:有的伤员挣扎着站起来又倒下去,有的只坐着喊叫,有的虽能活动但起不来,还有一些死者的部分肢体仍在颤动着……此种凄惨情景使人目不忍睹,此时还有一个小脚的老大娘,在尸体中寻找亲人,在寻遍尸体后,忽然在一棵树上,看见一个小帽子在树梢上摇晃着,可能这帽头就是她儿子的,便号啕大哭起来。这大哭是哭着亲人丧生,也是诅咒和控诉着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令人惊奇的是,日军十余次轰炸延安,我们的革命队伍丝毫没退却,反而激发起军民打败侵略者的更大决心。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