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小心消化系统疾病 |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频繁,美食美酒诱惑不断。殊不知在大快朵颐、把酒言欢之际,消化系统会成为第一个受损重灾区。常见的胃肠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酒精中毒、消化道异物等会接踵而来。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孙刚分享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知识,提醒大家保护消化道健康。
急性胃肠炎
在节日聚餐中,人们往往饮食更加丰富,不洁饮食、过度饮食、不规律饮食,劳累、酗酒等,均可导致急性胃肠炎。患者往往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脓血便、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如果在频繁聚餐后出现此类不适,需及时就医。
对急性胃肠炎患者而言:宜戒烟酒、浓茶、咖啡;食物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粗糙的食物;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消化性溃疡
进食过多、不规律,大量饮酒等,都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肠道黏膜组织受损,充血糜烂,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消化性溃疡最常表现为上腹疼痛,也可仅有上腹胀、不适、反酸、打嗝等消化不良表现。多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胃溃疡引起的上腹疼痛多在饭后;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饭前或夜间疼痛,进食或服用胃药可有所缓解。消化性溃疡严重时会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可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甚至休克。既往曾患过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免疾病复发。
消化道出血
春节期间,受大量烟酒、辛辣食物刺激,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若出现呕血或呕吐物为咖啡色,排出血便或黑便,需注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若出血较慢、较少,患者可能察觉不到明显的症状,突发、大量出血时,可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甚至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休克等症状。既往患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或在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物的患者,更需特别警惕,注意少吃质地过硬的食物。
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过度饮酒、进食较多油腻食物,均有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一般表现为:突发的上中腹痛、腹胀,可向肩部、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急性胰腺炎需及时就医,以防严重者出现出血坏死,继发腹膜炎、休克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许多细菌、病毒皆可通过唾液在饭桌上传播,如幽门螺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目前在我国的感染率约为50%。感染后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或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或有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Hp感染是引发溃疡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由于已感染Hp的患者是目前唯一明确的传染源,且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传播,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防护,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聚餐时应有意识地使用公筷公勺、分餐,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市第一人民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