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的生活里寻一缕书香 刘茜 |
几年前在偶然的转岗机会里,聆听了一场涓涓细流般的读书报告会。讲话者黑衣红裙,眉目传情,她低回婉转、行云流水的姿态拨动了我的心弦,当即我把“腹有诗书”这个词懵懵懂懂地装进了心里。从此闲暇的日子,凡是与书有关的,都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主旋律。
在书店闲逛,是我最喜欢做的事。这本书摸摸、那本书瞧瞧,先是“散文名家地”成了我驻足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文学大家,毕淑敏、于丹、汪曾祺、丁立梅、王蒙、蒋勋、余光中、林清玄、杨绛,在他们的文字里,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息笼罩了我,生活里居然藏着许多善良的暖爱,以前我从不曾细心地领悟,原来如此美好的世界不一定在远方,用心去观察,我们都被这潮水般的温情围绕着。
后来,迷恋上电视节目《诗词大会》,买来《诗词大会系列宝典丛书》。那段时日,疯狂地抄写,还配上拙劣的插图。把抄写的诗词贴在办公桌、书房的墙角。聆听大学教授、诗词大会评委蒙曼、郦波、王立群、康震老师对诗词的解读,一次次翻阅蒙曼老师的《唐诗之美》《四时之时》。有时,常常一个人捧着白落梅的《烟月不知人事改:宋词中的悲欢离合》心心念念不忍丢下,在散着墨香的宋词里,撷一轮烟月,送给了平凡的自己。
无数个夜晚,翻卷书扉,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使我夜不能寐。《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我们的天空》《群山回响》《灿烂千阳》《黑石之墓》《摆渡人》《寻找时间的人》这些书名也引发了我所教孩子们的兴趣。后来我把成套的小说安置在书柜,贾平凹、三毛、张爱玲、余华、东野圭吾、金庸的作品,慢慢地沉迷在他们的文字里,或跌宕起伏、或典雅蕴藉、或精妙绝伦,有文字的夜晚游走在梦中也会变得香甜。
现在,爱上了历史类书籍。《史记》《资治通鉴故事》《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明朝那些事儿》《历史的温度》《晚清那些年》《白话二十四史》,岁月更迭,静好的生活,总在点一盘薰香、泡上一杯清茶、掬一缕清风的日子里悄悄流转。
有时偶尔会拾起专业书籍,老师们精打细磨的课本让我深深迷恋,老师们在专业领域的执着追求不断鞭策着自己反思、成长。
细细品味,把闲暇的时光埋在墨香里,是一段美好的旅程。练练字、弹弹琴、写写文章,都能从文字里悟出力量。相信坚持游走,每条路上皆会欣赏到不同的风景,正如那位爱写诗的环卫工黄阿姨说:“先施风雨,再布彩虹”,要学会在平淡苟且的生活里寻一番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