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梨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杜敏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行动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指南,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新时代新征程,风险考验更加艰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注入强大动力。
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要始终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从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梨树县政法机关始终坚持党委统筹,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落到实处,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每年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政法委员会例会的必备议程,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保证政法事业健康发展。
要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坚决打好风险化解攻坚战,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努力提供优质高效公共管理服务,积极回应人民期盼。2022年,制定下发了《梨树县开展“命案防范年”活动方案》,对命案防范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截至目前,全县发生两起命案,同比下降200%。在法治实践中,梨树县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三服务”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全面探索“法官进网格”“云治梨树”,协调推动诉源治理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矛盾纠纷和诉源治理模式。积极融入全面依法治县工作大格局,在研究中寻求突破,在实践中创新思路,推出具有梨树特色的“综治+执行”工作模式,大大缓解法院单打独斗、执行人员不足、执行周期长等难题,真正做到“文件牵头,系统联系,触角实施,终端反馈”,打通解决执行难的“最后一公里”。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面维护好公共安全,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大力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政法铁军。政法队伍是党领导下的纪律部队,要持续提升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结合梨树实际,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梨树县政法系统优秀干部和人才培养使用方案》,将100名政法系统优秀干部和人才确定为培养对象,建立人才库,实行“一人一档”,根据个人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分别投入梨树县人才“源头池”“资源池”“调配池”, 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最大限度调动激发优秀干部和人才潜能,畅通优秀人才干部使用渠道。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6医院配合,聘请心理科医生为全县干警作题为“培养良好心态,拥抱美丽人生”的专题辅导和心理疏导,确保干警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县政法机关要围绕工作大局,积极投身平安梨树、法治梨树建设,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