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本报评论员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弘扬新时代四平精神,构筑四平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新高地。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始终将人民需求放在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用好红色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把地方特色、延续历史传统根脉的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立足时代要求的基础上,融通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赓续英城文脉,擦亮地方特色文化名片,续写英城红色文化新篇章,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用心用力用情讲好四平故事,努力叫响文化品牌,铸就英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