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


推进政务公开常态化 提升市民满意度
——我市“政府开放月”工作综述

《四平日报》(2022年11月21日) 08版

全媒体记者 李雪

营商服务无小事,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和释放活力的“稳定器”。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体验便捷、高效、暖心的服务,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四平市2022年“政府开放月”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政府开放月”活动围绕“经济”“民生”“法制”这3个公众广泛关注的领域,线下线上共开展了形式多样的32场活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让市民多渠道、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政府工作,“零距离”感受政府为民履职、为企服务的理念和行动,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政府开放月”开展的32个活动,涵盖31个市级部门和全市各县(市)区,主要有机关开放类、政策解读类、座谈交流类和线上直播类4种活动形式。市民关心关注的“社保政策”“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政策”等政策信息,“就业创业指导”“疫情防控”等民生事项,“气象防灾减灾”“粮食安全”等惠民工程,均可通过活动参观了解。

形成合力 助企纾困显担当

为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多项助企纾困政策,我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加速推进“稳企业、保就业”,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开展经济发展类主题系列开放活动,助力企业升级发展持续向好。9月22日,四平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举办吉林省梨树县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银农”对接活动,实现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养殖户、合作社面对面对接、面对面交流、面对面洽谈合作,为进一步密切“政银农”合作,强化金融支持肉牛养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0月12日,四平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我市重点企业、平台公司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分别从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企业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3大方面解读了四平市政府为企业办实事清单,诠释了“稳经济,增潜力,保民生”若干措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激发动力 聚力惠民有温度

本次“政府开放月”推出多项惠民生主题开放活动,种类多、范围广,旨在通过政府开放这一政民互动形式,向公众主动汇报工作、解读政策、听取建议、回应关切,全方位展示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和工作成效,积极有为,聚力惠民。

各单位积极邀请社会公众走进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等,零距离体验政府工作,全方位接受市民代表的“检阅”。10月10日,铁东区政务服务局率先开展“群众进机关”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10余名群众代表参加。10月25日,双辽市政数局紧随其后开展了以“推进政务公开,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企业代表、社区群众代表走进市政务大厅。活动中,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纷纷上阵当起讲解员,不仅向群众介绍了政务大厅的功能布局、窗口设置、为办事群众开展服务情况、防疫、纪律作风建设等线下情况,还介绍了线上“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零距离参观、面对面交流座谈,群众详细了解了便民利企政策,亲身体验了政务服务办事流程,感受市政务大厅为企业群众办事带来的便利。同时,参会代表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帮助政府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促进了公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支持。

打造活力 法制管理促规范

法治宣传、政策讲解、规划资源等多项活动,随着“政府开放月”活动的开展逐步深入群众,通过主动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听取市民意见建议,进行交流答疑,多措并举提升治理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法律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10月15日,四平市水利局开展“政府开放日”取用水政策解读调研座谈活动。市水利局调研组深入我市重点取用水单位金士百啤酒集团公司、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等地,对我市取用水相关政策进行了细致解读并对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指导帮助。从取用水行为所需遵守的国家和省级相关水法律法规、取水相关手续审批流程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机制、用水统计直报管理系统填报等方面为取用水单位进行了讲解和培训,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10月17日,四平市统计局举办“市统计局开放日”主题宣展活动。通过拉条幅、摆展板、发放统计宣传品等可视化资料,让广大市民走近统计,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市统计局的主要职能、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在“司法公开日”活动中,四平市司法局不仅制作了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户外宣传展板,全方位介绍和展现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办事流程、特色亮点,方便前来机关办事的群众随时进行参观;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线上普法漫画,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普法宣传,让群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群众,扩大群众的知晓率,进一步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奠定基础。

我市将持续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拓展政府开放内容和公众参与范围,推进政府开放活动常态化开展,最大限度以政务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不断提升市民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