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三项举措 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动力” 全媒体记者 张宪双 通讯员 韩莹 |
近年来,双辽市紧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通过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规模大、留得住、用得好的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动力”。
紧盯需求搭建平台,“因才施教”育好乡土人才。整合资源和政策优势,推行“人才+支部”“乡土人才+基地”等人才培育模式,探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以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为重点,组织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5个、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4个,线上线下培训各类人才2.5万余人次,切实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激活“头雁效应”,建立村干部后备库,在“两委”换届中选拔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56名农村党员干部,纳入重点培养对象,构建年轻干部梯次培养链。组织开展培训乡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委员295余人次,全面提升换届后乡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
立足一线志智双扶,“人尽其才”活用人才资源。注重在一线锻炼、识别人才,从全市53个部门(单位)选拔出176名驻村干部,切实做到把专业型干部选出来、把年轻干部派下去,进一步充实农村基层工作力量,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注入活力、提供保障。开展农业专家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送餐式和点单式服务相结合方式模式,根据各乡镇落实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区等重点工作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民需求,共组织7个技术专家组分别到9个示范基地和13个示范区,开展科技培训及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创优服务激励引导,“唯才是举”优化人才环境。双辽市注重人才政治激励,扎实开展“将党员培养成能人、将能人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工程”,吸收优秀的乡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时吸收入党,积极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充分发挥“党员+人才”双翼共振的致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开展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和乡村振兴优秀人才选拔推荐,让那些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土“能手”得到社会的认同;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农村基层各类优秀人才103人学历得到提升。
双辽市通过提供良好的政策待遇和服务保障,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