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一换”间 引领新风尚 梨树县十家堡镇“道德银行”让“德”有所得 |
本报讯(通讯员 王新月)“张永生38分、李桂芹33分、赵金华30分……”秋收过后,梨树县十家堡镇“道德银行”第四季度积分榜一公布,便引来了村民们围观、讨论,榜上有名的喜气洋洋,没上榜的也不气馁、积极主动寻找今后增长积分的机会。
一年以来,十家堡镇各村陆续成立“道德银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回应关切、贴近民生的工作思路,把“道德银行”作为创新基层治理、增强发展动能的抓手,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活动,精心打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康体育服务等各项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活动协同,不断建立完善“奉献—回报—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
从环境卫生到爱老敬老,从邻里互助到促进文明……十家堡镇的“道德银行”,通过对群众的“美德”进行打分,以“存美德”、挣积分、取实惠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村民自治深度融合,推动物质与精神互相促进,形成了存储爱心、支取快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村里搞这个‘道德银行’太好了,在我们村做好事,现在都有积分,达到一定分数,还有相应的奖励。现在,村里都不比吃穿了,而是比谁的道德积分高。”村民王占和说。
十家堡镇八棵树村志愿者王娟也兑换了奖励。义务清理小广告、志愿服务宣讲、带着医生入户做核酸采集……村里的多项志愿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说:“‘道德银行’里的积分是对大家善行美德的肯定,会给予更多人积极正向的引导。”
一本本“道德存折”存进去的是善行孝义,取出来的是文明新风。这“一存一换”间,既让有德者有得,又激活了村民们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以德治为突破口的“道德银行”,已经成为梨树县十家堡镇建设宜居乡村、提升乡风文明、强化基层治理的“妙招”,有效推进了法治、德治、自治三者的有机融合,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新风尚。